在我国长江流域及黄淮海等广大农区,每年秋收结束后至次年春播前,大量农田处于“冬闲”状态,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杂草滋生,土壤养分流失。与此同时,春季畜禽养殖高峰期却常面临青饲料短缺、价格高企的困境。如何将“低效冬闲田”转化为“高效饲草田”?种植越冬牧草,正是破解这一矛盾的关键路径。本文依据农业农村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技术方案,并结合多地种养结合示范场的实践经验,系统阐述越冬牧草的品种选择、播种管理、收获利用及青贮技术,为养殖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提供可操作、可持续的青饲料储备方案。

一、为何越冬牧草是冬闲田的最佳“接茬作物”?
越冬牧草具有生长期短、生物产量高、营养价值优、适应性强等特点,特别适合在10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节种植。以黑麦草为例,其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可达12%–16%,远高于玉米秸秆(约6%),且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理想的青绿饲料【1】。
更重要的是,种植牧草可实现“以草养地”。豆科牧草如箭筈豌豆能固氮培肥,禾本科牧草如饲用燕麦可抑制杂草、减少水土流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杨富裕指出:“在冬闲田发展饲草种植,不仅可缓解春季青饲料缺口,还能提升耕地质量,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2】
二、科学选种:因地制宜匹配气候与养殖需求
并非所有牧草都适合越冬种植。选种需综合考虑当地冬季最低温、无霜期长度、土壤类型及养殖畜种。农业农村部《饲草品种区域布局指导意见》明确推荐以下几类:
1. 多年生黑麦草:适宜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耐湿耐寒,再生性强,可刈割2–3次,亩产鲜草3000–5000公斤。
2. 饲用燕麦:适合黄淮海及西北部分地区,抗寒性好,生长迅速,3月中下旬即可首次刈割,适口性极佳。
3. 箭筈豌豆(豆科):可与黑麦草混播,提高蛋白质含量,同时通过根瘤固氮减少化肥投入。
需特别注意:北方严寒地区(如东北、内蒙古)应避免种植不耐冻品种,可选择冬牧70黑麦等抗寒性强的专用饲草品种【3】。
三、精细播种:抓住窗口期,打好高产基础
越冬牧草的播种时间极为关键。一般应在秋收后、日均温降至15℃前完成,确保出苗后有30–40天生长期以积累越冬养分。长江流域建议在10月中下旬,黄淮海地区不晚于11月上旬。
播种技术要点包括:
• 整地保墒: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浅耕10–15厘米,碎土平整,确保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
• 合理密植:黑麦草条播行距20–25厘米,播种量1.5–2.0公斤/亩;饲用燕麦可适当加大至3–4公斤/亩。
• 基肥施用: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1500公斤,配施复合肥(N-P₂O₅-K₂O=15-15-15)20–25公斤,促进根系发育。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农户为图省事采用撒播,易导致出苗不均、杂草竞争。建议推广小型免耕播种机作业,既提高效率,又保障播种质量。

四、田间管理:防冻、防病、促生长
越冬期间管理重点在于“保苗越冬、促春早发”。具体措施包括:
1. 冬前镇压:在土壤封冻前进行轻度镇压,弥合裂缝,增强根土结合,提高抗寒能力。
2. 控水防渍:南方多雨地区需开好“三沟”(厢沟、腰沟、围沟),防止积水烂根。
3. 春季追肥:2月下旬至3月初,趁墒追施尿素5–8公斤/亩,可显著提升鲜草产量与蛋白质含量。
病虫害方面,黑麦草易发锈病、蚜虫,应以预防为主。避免连作,合理轮作;发现病株及时刈割清除,必要时选用低毒生物农药防治【4】。

五、高效利用:青饲、青贮与轮作衔接
越冬牧草的最佳利用期在3–4月,此时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可根据养殖规模选择不同利用方式:
• 直接青饲:适用于中小规模养殖户,随割随喂,减少损耗。
• 青贮保存:对大规模牧场,可将牧草切碎至2–3厘米,装入青贮窖或裹包,压实密封,发酵30天后即可饲喂,营养损失低于10%【5】。
此外,需统筹安排春播作物衔接。例如,黑麦草在4月上旬最后一次刈割后,可立即整地播种春玉米或大豆,实现“粮—草—粮”轮作,全年土地无闲置。

六、案例解析:安徽某家庭农场的实践成效
安徽省阜阳市某家庭农场拥有120亩冬闲田,自2022年起试种黑麦草+箭筈豌豆混播组合。每年10月20日播种,次年3月起分批刈割,共收获鲜草480吨,全部用于自养80头肉牛的春季补饲。经测算,每头牛节省精料成本约150元,全年饲料支出下降18%。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0.3个百分点,春玉米单产增加5%。该农场负责人表示:“种一季牧草,既省了买草钱,又肥了地,一举两得。”
利用冬闲田种植越冬牧草,是推动种养结合、节本增效、绿色发展的务实之举。它不仅为春季养殖提供稳定、优质、低成本的青饲料来源,更激活了土地的季节性价值。建议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加强技术培训与政策引导,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将“冬闲田”纳入年度种植计划,让每一寸土地在四季都焕发生机。
数据来源与参考资料:
【1】《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农业农村部,2022年3月
【2】杨富裕:发展饲草产业 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2023年8月
【3】冬闲田种植饲草技术要点,全国畜牧总站,2021年12月
【4】黑麦草主要病虫害识别与绿色防控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22年4月
【5】青贮饲料制作与品质评价技术规范,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