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至前后,甘肃定西、四川攀枝花等地薯农最担心的莫过于"一夜寒潮烂半窖"。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统计,因温湿度失控导致的冬季烂窖率平均为12%—18%,极端年份可达35%,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1】。本文结合定西马铃薯智能窖、攀枝花红薯示范窖三年实测数据与部颁《薯类储藏技术规范》(NY/T 3765-2020),提出"三段六控"管理法,帮助种植户把冻害与腐烂率压缩到3%以内。

薯块入窖前的"三度"门槛
很多农户把焦点放在窖内管理,却忽视了入窖前"三度"——温度、湿度、伤口愈合度。试验表明,薯块在收获后48 h内进入"愈伤窗口",若能在30℃、相对湿度85%条件下持续4 d,可使周皮木栓层增厚0.08 mm,病菌侵染率下降60%【2】。因此,建议搭建临时"愈伤棚"或使用窖前缓冲间,先高温愈合再正式码垛,给薯块穿上一层"天然防护服"。
窖型选择:保温性能排序
不同窖型冬季温差可达4℃,对腐烂率影响显著。根据热工测试:
- 大屋窖(砖混+10 cm聚苯板)日均温波动±0.8℃,最稳定;
- 井窖(黄土+草帘)日均温波动±1.5℃,次之;
- 简易棚窖(钢架+薄膜)波动±3.2℃,风险最高【3】。
新建窖宜采用"半地下+拱顶+保温门"结构,地面低于地平面1.2 m,可减少外界低温辐射50%以上;旧窖则应在内壁贴5 cm挤塑板,投资增加不到20元/m²,却能使最低温度提高1.8℃。

"三段六控"温湿度管理模型
1. 升温排湿期(入窖前15 d)
目标参数:温度14—16℃,相对湿度90%,CO₂浓度<5000 ppm
操作要点:白天打开上下通风口,利用外界高温低湿空气带走薯表水分;夜间关闭风口,开启内循环风机,均衡垛温。定西智能窖采用该模式,15 d内平均失水率2.1%,低于传统对照组4.3个百分点【4】。
2. 稳定休眠期(12月中旬—翌年2月)
目标参数:马铃薯2—4℃,红薯10—13℃,相对湿度85%—90%
控温策略:当窖温低于下限时,启用"草围+棉被"双层保温;高于上限时,凌晨强制通风10 min。需要注意的是,红薯对低温极敏感,<9℃持续7 d即可产生"冷害糖化",煮熟后出现硬核;而马铃薯>5℃则易萌芽,芽眼龙葵碱含量翻倍,影响食用安全。
3. 春回缓释期(3月—出窖)
目标参数:日均温升幅≤0.5℃/d,相对湿度80%—85%
操作要点:采用"三开三关"渐进通风,白天气温稳定10℃以上时,开启上风口1/3;15℃以上时,上下风口对开;傍晚及时关闭,防止夜间低温倒灌。攀枝花示范窖按此操作,春季烂窖率控制在1.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9.6%。
湿度微调:一把"窖土"就能判断
高精传感器价格昂贵,农户可用"土法"快速判断:抓一把窖底土,握紧能成团、轻碰即散,说明相对湿度在85%—90%区间;若土团粘手不散,湿度>95%,需立即铺干草吸湿或通风排潮;若不能成团,湿度<80%,应适量喷洒洁净水或铺湿草帘增湿。此法经甘肃会宁200户验证,判断误差≤±3%,可满足生产需求。
气体管理:别让CO₂"闷"坏薯块
薯块呼吸会消耗O₂并释放CO₂,当CO₂浓度>8000 ppm时,组织进入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和"黑心"。简易测定可用点燃蜡烛法:蜡烛放入窖内30 s熄灭,说明O₂<17%,需立即通风。定西智能窖安装低功耗轴流风机,设定CO₂上限6000 ppm,自动启停,年均耗电仅5.4 kWh,却减少"黑心"损失2.7%。
病害预警:三色标记法
入窖时,将薯块按"健康、轻伤、疑似病"分三区堆放,分别贴绿、黄、红标签,每周巡查一次。发现红区病薯立即整袋剔除,黄区优先销售或加工,绿区继续储藏。该法可将病害传播速度降低70%,且便于统计损失率,为来年改进栽培提供数据。

成本与收益测算
以100 t红薯储藏为例,新增投入:保温门600元、温湿度记录仪800元、风机1200元、草帘与棉被1500元,合计4100元;但可减少腐烂8 t,按市价2.2元/kg计算,挽回损失17600元,投入产出比1:4.3,当年即可收回成本。
常见故障与应急方案
- 窖温骤降:立即关闭所有风口,薯堆表面加盖麦秸20 cm,必要时放置热水桶应急升温。
- 局部高温(>16℃):凌晨强制通风,或在高温点插入打通的PVC通风管,直径10 cm,长1.5 m,形成"呼吸柱"散热。
- 湿度骤升:撒生石灰5 kg/100 m³吸潮,48 h后清除;同时加大顶部排风,形成下进上出的干燥流场。
- 大规模霉变:迅速倒窖,将健康薯块转移到备用窖或销售,霉变部分深埋或加工酒精,防止病菌二次扩散。
冬季薯类储藏不是简单的"堆放+盖草",而是一项涉及温度、湿度、气体、病害多维度协同的系统工程。只有将"三段六控"模型与本地窖型、气候、品种深度耦合,才能把冻害与腐烂率压到最低,实现"藏得住、卖得好、效益高"。希望本文提供的路线图与工具包,能帮助更多薯农在来年春季卖出好价钱,获得稳产增收的"冬日红利"。
数据来源与参考资料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我国甘薯病害种类及防治对策》2010
【2】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贮藏试验专利CN102106222A
【3】马铃薯智能储藏窖专利CN207754137U
【4】红薯储藏时出现烂窖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02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