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阳山城乡蝶变:“百千万工程”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

宽敞街道洁净通畅,绿意与美景交融;背街小巷清爽整洁,路容路貌焕然一新;村舍民居整齐排列,花草树木相映成趣。行走在今天的清远阳山,繁华镇街与静谧乡村交相辉映,城乡更新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一幅和美城乡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一变化,源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深入实施。作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阳山县紧盯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聚焦重点领域攻坚突破,以扎实举措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在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践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农房焕新颜,塑造岭南特色风貌

走进七拱镇,昔日斑驳的老农房已换上“新衣裳”——青瓦白墙的庭院错落分布,镬耳山墙、趟栊门等岭南建筑元素点缀其间,韵味十足。“住了十多年的水泥房,现在有了特色风格,跟换了新房一样!”村民李叔望着改造后的房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作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七拱镇从农房管控这一“小切口”实现的美丽蝶变,正是阳山全域推进农房风貌提升的生动缩影。

农房风貌提升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阳山县从制度建设入手,印发了《阳山县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和农房建设试点行动方案》,成立县“百千万工程”城镇建设专班工作小组,建立“县协调、镇排查、村落实”三级联动机制,聚焦主干道沿线农房整治,按照“试点探路、先点后面”的节奏,有序推进农房风貌改造工作。

严标准控新增。阳山要求各乡镇严格落实农村房屋建设各环节监管,从源头杜绝新增“青皮房”“赤膊房”;多次组织乡镇开展业务培训与现场观摩会,解读政策文件、演示“喷涂工艺”,助力提升既有农房品质。

聚合力破难题。采取“以奖代补、奖惩结合”策略,通过“村民投一点+财政补一点+企业帮一点”的资金筹措模式,凝聚多方力量支持农房改造。

强技术固根基。搭建乡村建筑工匠培育平台,发动镇内建筑企业、工匠参与培训,目前已开展3次培训,412名工匠参训、314人达标领证,为农房改造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在农房设计上,阳山秉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外观风格、统一外墙色调”的“三统一”原则,同时融入地域文化特色,让农房既整齐规范又独具韵味。

大崀镇依托“广东十大最美农村路”优势,实施节点改造、县道X383沿线农房风貌提升工程,打造3500米美丽入口通道,擦亮交通沿线风景线;小江镇以“统一规划、分类施策”打造“一房一景、一线一韵”景观带,为农房换外墙、改坡顶、升级门窗,还融入银杏等乡土符号墙绘,让农房如从水墨画中走出;黎埠镇聚焦美丽示范主街建设,围绕招牌、窗户、空调、墙面、屋顶五大要素,以客家风情为基调提升沿街建筑外立面,不搞大拆大建,却让圩镇品质与城市形象显著提升;秤架瑶族乡在房屋中融入传统木质装饰、瑶族图腾等元素,与民族风格路灯、善美康桥相映成趣。

据统计,2023年以来,阳山累计完成风貌提升路段530多公里,改造农房5000多栋。从主干道旁的农房到乡村深处的民居,一个个“小美”场景正汇聚成阳山城乡风貌的“大美”画卷。

全民齐参与,擦亮乡村环境底色

走进大崀镇松林村,村头流水潺潺,假山、修竹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整洁亮丽的村居沿道路分布,生机盎然的产业点缀其间。这幅“村庄美、村民富、乡风好”的图景,是阳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阳山锚定“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及“乱拉、乱搭、乱建”整治、村庄风貌提升等重点任务,先后印发《阳山县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阳山县“村村清洁,村村绿化,我的家乡我建设”冬春行动方案》等文件,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推动环境整治全域覆盖、纵深推进。

数据见证成效:全县159个行政村累计清理村庄房前屋后、“一部”“四沿”“六边”积存垃圾3084吨,清理农村水塘、小微水体1162处,拆除危旧房屋、乱搭乱建109间,整治村庄闲置地并因地制宜建设“四小园”34个。

在此过程中,阳山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主人翁”:杨梅村推行“支部主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红马甲”活跃在街巷间;全县各村将农房风貌要求纳入村规民约,设立“村庄清洁日”“党员先锋岗”等,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为激发村民主动性,阳山还创新推出多元激励机制。全县推广“积分+”模式,签订“门前三包协议”、评选“星级文明户”,结合“三比三创”、村庄清洁行动和典型村培育等工作,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让“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持续巩固污水治理、保洁管护成效。

如今,环境整治成效已深度覆盖阳山乡村角落:全县2077个自然村100%完成保洁员配备、人畜分离、家禽集中圈养、集中供水、垃圾处理和村内干路硬化;2075个自然村完成村道路硬化,占比99.9%;2064个自然村开展“四小园”建设,占比99.37%;1914个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占比92.15%。

在美丽乡村创建上,全县158个行政村100%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127个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占比80.38%),6个达到特色精品村标准。全县累计创建美丽乡村1632个,其中整洁村486个、示范村950个、特色村187个、生态村8个、美丽田园1个。

绿美筑底色,提升乡村生态品质

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阳山扎实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结合城市更新项目因地制宜植绿补绿,打造了一批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样板。

打造大崀镇“湖光山色·诗画田园”、秤架—岭背“天南峡谷•康养吾乡”等乡村振兴示范带;建成古树公园、口袋公园、绿美庭院等小微生态空间400多处,让昔日杂乱的边角地变身居民晨练休憩的乐园;青莲水、连江河畔,生态碧道蜿蜒舒展,成为市民亲水乐水、畅享自然的活力廊道。

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更提升了乡村的生态品质,为乡村振兴筑牢了生态根基。

从“洁净”到“绿美”,从“整治”到“共治”,阳山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和美乡村”的画卷在更多村庄铺展。如今的阳山,城乡风貌管控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成果已然显现,乡村面貌实现了从“局部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长久美”的跨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鲜活动能。

“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变了阳山的城乡面貌,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随着工程的深入推进,阳山的城乡协调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广,越来越多的群众将享受到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