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织密乡村安全网——峪口镇率先建成全市首个“平安乡村数字网格”纪实

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中,如何打通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一直是亟待破解的难题。近日,峪口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数字答卷”——该镇依托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打造的“数字京村”平台,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建成了首个覆盖全部20个行政村的“平安乡村数字网格”。这一创新举措,成功构建起“镇—村—格—户”四级联动、闭环运行的管理体系,标志着农村安全治理模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户一检”:从纸笔记录到指尖办公的效能革命

走进东樊各庄村,专职网格员正敲开村民的家门进行安全检查。与以往手持纸质表格、埋头记录的场景不同,如今,网格员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对照着涵盖用电、用气、消防等25个关键项目的隐患清单逐项核查,发现问题的角落随手一拍,现场即可上传至“数字京村”系统。

变化就在分秒之间。曾经,一次检查需要大量的后续整理和录入工作;而现在,从检查到生成电子台账,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数据实时入库,信息即刻同步,一份详实的“一户一档”电子档案便自动建立完成。这种“指尖上的效率”,极大地解放了基层人力,让网格员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与村民的沟通和实地巡查中,实现了排查工作的精准与高效。

“一单到底”:扫码整改开启智慧治理新篇章

排查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整改。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系统会即时生成一个专属的整改任务二维码。村民只需轻松一扫,整改任务单、隐患的具体情况、详细的整改标准以及明确的完成时限便一目了然地呈现在手机上。

这套流程实现了“线上报结、线上复核”的闭环管理。村民完成整改后,可以通过手机线上报送结果,网格员随即进行线上复核确认,真正做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据统计,自系统运行以来,全镇已成功整改各类隐患124项,村民主动整改率高达90%以上,形成了发现问题、快速响应、积极解决的良性循环。

“积分激励”:小积分撬动乡村安全自治大格局

为了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安全治理的内生动力,峪口镇配套出台了《安全积分管理办法》。村民只要按要求完成隐患整改,就能获得5到20分不等的积分奖励,这些积分可以直接在村里的便民小卖部兑换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不仅如此,镇上还设立了季度“安全示范户”评选。每个季度积分排名前十的家庭,不仅能获得荣誉奖状,还能得到额外的物质奖励。截至目前,全镇已累计发放安全积分1.8万分。“小积分换来了大安全”,村民们纷纷表示,现在大家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检查,而是“比着改、抢着干”,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自治活力竞相迸发。

“驾驶舱”统览:一图感知让风险无处遁形

在峪口镇的指挥中心,一面巨大的“安全驾驶舱”电子屏构成了全镇安全态势的“智慧大脑”。屏幕之上,隐患总数、类型分布、区域排名、整改进度等关键信息以可视化图表的形式清晰呈现。一旦出现预警信息,系统会自动弹窗提醒,确保问题能被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

这套系统将以往“看不见、摸不着”的各类风险,转化为了“看得见、可量化”的动态数据。它不仅让决策者能够“一图统览”、精准施策,更使得各级管理责任清晰可查,工作成效有据可评,极大地提升了安全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成效显著:“平安网格”拓展乡村治理新前景

据悉,自“平安乡村数字网格”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先行示范的东樊各庄村已累计完成入户检查1258次,排查并处置安全隐患488项。最令人欣喜的是,全镇范围内实现了电气火灾、一氧化碳中毒等安全事故“零发生”的优异成绩。村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主动参与度得到了质的提升,“人人都是安全员”的共治共享氛围日益浓厚。

展望未来,峪口镇计划将这套成功的“安全数字网格”模式,逐步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物业服务管理、矛盾纠纷调解等更多乡村治理场景延伸拓展。其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的乡村治理“峪口样板”,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数字乡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崭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