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资讯
  • 农业资讯
  • 三农振兴
  • 三农课堂
  • 农业技术
  • 三农人物
  • 三农政策

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的农业合作故事

你见过这样的田野吗?在中亚的棉田埂上,棉桃像挂在枝头的小灯笼,油绿油绿的;在巴基斯坦的平原里,金黄的油菜花海一眼望不到边,风一吹,沙沙地响;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曾经荒草丛生的土地上,如今稻浪翻滚,沉甸甸的稻穗弯着腰,像是在鞠躬。这些景象,不是梦里的画,是中国和上合组织国家一起用技术“种”出来的实在日子——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些田野背后,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合作故事。 先从乌兹别克斯坦说起吧。在靠近阿姆

田间地头的科技革命:重塑中国农业新未来

田间地头,一场悄无声息却影响深远的科技革命正蓬勃兴起,深刻改变着中国农业的传统面貌。从曾经靠天吃饭的粗放模式,迈向如今精准高效的现代农业,这一转变背后,既蕴含着推动农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也面临着诸多亟待破解的挑战。 传统农业逼近瓶颈,变革迫在眉睫 中国农业正站在关键的十字路口。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4年数据显示,全国粮食总产量达69541万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成绩斐然。然而,深入剖析
田间地头的科技革命:重塑中国农业新未来

中央印发农业强国中长期规划,明确三阶段发展目标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根基,其强弱直接关乎国家的兴衰与稳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农业强国建设绘制了宏伟蓝图,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为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规划领航,任务明晰 农业农村部负责人指出,《规划》聚焦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出了七方面重点任务,涵盖“三农
中央印发农业强国中长期规划,明确三阶段发展目标

国家畜牧产业技术交易市场数智平台评估工作会在重庆召开,共商畜牧产业数智化新未来

8月27日,一场聚焦畜牧产业数智化发展的盛会——国家畜牧产业技术交易市场数智平台评估工作会在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顺利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众多行业专家与学者,共同探讨数智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为畜牧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及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始终牢记“科技兴牧、服务三农”的初心使命,在畜牧科研领域深耕细作。一方面,聚焦生猪遗传育种、营养饲料、疫病防控、智能养殖和大数据应用等关键
国家畜牧产业技术交易市场数智平台评估工作会在重庆召开,共商畜牧产业数智化新未来

从“几分钱一斤”到年产值超21亿:民勤蜜瓜产业六十载蝶变,产业化、品种技术、电商营销共筑“黄金产业”之路

“最早一斤才卖几分钱,后来涨到一毛。那时候辛苦整个夏天就挣点零花钱。”8月下旬,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收成镇珍宝村的老瓜农石新和在自家瓜田忙碌,装满蜜瓜的货车缓缓驶离。种瓜50年的他,如今卖瓜收入成了家里主要经济来源。 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至今,民勤蜜瓜产业历经六十载风雨,已从昔日的“零钱罐”华丽转身为实实在在的“黄金产业”,全县蜜瓜种植面积达16万亩,年产量约50万吨,预计年产值超21亿元,亩均收
从“几分钱一斤”到年产值超21亿:民勤蜜瓜产业六十载蝶变,产业化、品种技术、电商营销共筑“黄金产业”之路

盛夏康县:魔芋“魔法”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盛夏时节,踏入康县阳坝镇那片百亩魔芋种植示范基地,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连片的魔芋植株生机勃勃,宽大的叶片在炽热阳光的轻抚下肆意舒展,尽情展现着生命的活力。田间地头,农户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除草、培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丰收的期待,勾勒出一幅繁忙而又充满希望的田园景象。 “今年我种了118亩魔芋,政府每亩补贴400元,还有专家上门悉心指导,收购价也早早签了保底协议,心里别提多踏实了。”种植户邹永
盛夏康县:魔芋“魔法”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吉林:多元资金保障赋能乡村建设新飞跃

近年来,吉林省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过构建政府投入引导、金融部门助力、社会力量支持等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真金白银投入,强化要素支撑,推动乡村建设行动迈向新高度。 政府主导,示范引领乡村蝶变 2021 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十县引领、百村示范、千村美丽、万村整治”工程,累计投入财政资金 92.77
吉林:多元资金保障赋能乡村建设新飞跃

贵州:多彩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春和景明,“山地公园省”贵州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多彩贵州,踏春赏花、体验文化、打卡古村,感受春天的美好。同时,人们也见证了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的新动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要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 近年来,贵州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旅游+”的多业态
贵州:多彩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铜川乡村文艺小院的创新实践

“平贵我离长安一十八载,归心似箭……” 高亢粗犷的秦腔一亮嗓,唤醒了黄土峁边的太和寺村。村民张万红一听见动静,赶忙招呼着家里人出门,“走,上忠来屋听戏去,今儿唱《赶坡》呢!” 早饭刚过,村民田忠来家的小院里已经坐了二十来人。红地毯铺出简易舞台,面朝黄土高坡,一曲曲秦腔豪迈质朴,村民们自拉自唱、自得其乐。田忠来家门口挂着一块金色牌子,写着:铜川市乡村戏剧小院。2022年起,陕西省铜川市探索建设乡村文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铜川乡村文艺小院的创新实践

鲁冠球:从田野出发,在世界与田野间铸就传奇

鲁冠球,这位1945年1月出生于贫困小村的中共党员,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企业发展史诗。他是万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众多荣誉称号,还是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以及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其影响力跨越企业界与社会各界。 奋斗十年添个零:持续增长的传奇征程 40年前,在钱塘江畔的贫困小村,鲁冠球不甘于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带领6
鲁冠球:从田野出发,在世界与田野间铸就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