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小圩镇:农机助力秋收,花生收获进入“加速模式”

秋日时节,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小圩镇薛集村的农机作业现场,一台花生摘果机正以高效姿态运转。机器轰鸣中,花生果与植株被精准分离,村民薛强穿梭其间,有序指挥着这场“机械秋收战”。

“以前全家老小齐上阵,摘几天都收不完。现在机器一开,几小时就搞定,省时又省力!”薛集村村民看着快速完成摘果的花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作为村里农机化种植的“领头羊”,薛强自费购置花生摘果机,在收获季无偿为村民提供服务。该设备日均处理数十亩花生,效率是人工的十倍以上,极大缩短了收获周期,降低了劳动强度。

小圩镇作为农业大镇,近年来紧扣农业现代化目标,将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经营、科技化赋能作为农业转型的核心方向。为加速农机普及,镇政府推出双重举措:一方面,通过补贴政策降低农户购机成本,重点扶持薛强等“农机带头人”;另一方面,构建农机服务体系,成立农机合作社,开展操作培训,推动“机械种地”成为主流。目前,该镇从耕地、播种到植保、收获的全链条机械化覆盖率持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民劳动强度显著降低。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更重塑了农民的“种地思维”。像薛强这样的村民,通过掌握农机技术、运用科技手段,逐步转型为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业主体。他们不再依赖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模式,而是通过机械化、规模化路径实现增产增收。

“今年秋收,我们统筹调度了177台联合收割机、18台烘干机等设备,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小圩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蒋岩介绍,镇里已建立完善的农机调度机制,从作业规划到技术保障,全程为农户提供支持。下一步,小圩镇将聚焦智能化升级,引入具备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功能的智能农机,推动农业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跨越。通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精准指导生产,进一步提升农业附加值。

从“人力耕作”到“机械种地”,再到“智能管田”,小圩镇的农业转型之路,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随着机械化、智能化的深度渗透,这片土地上的农民正以更轻松的方式、更高效的手段,书写着新时代“丰收答卷”,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