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厚村:以村规民约与法治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施厚村位于南阳镇西北部,辖区面积1693.12公顷,涵盖8个自然坡、27个村民小组,共1441户4276人。该村党组织下设4个党支部,现有党员82名,村“两委”干部10人。近年来,施厚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荣誉。

一、村规民约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施厚村将村规民约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通过持续完善村规民约内容,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实现了村民自治的法治化、规范化。

在村规民约制定过程中,施厚村注重融合本土文化元素。该村保留了壮族“三月三”、抢花炮、壮乡婚礼等传统民俗,并深入挖掘壮族歌圩、南阳年鼓、南阳八音、壮族纺织扎染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将诚信文化建设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建设诚信文化墙、开展诚信宣传等措施,引导村民诚信经营、诚实做人,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行为规范。

为确保村规民约落地见效,施厚村将修订完善的村规民约张贴到各个自然坡,内容涵盖法律义务履行、生产生活秩序维护、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方面。通过建立村民代表参与决策机制,将生产生活、社会治安、移风易俗等事项纳入村民小组会议讨论范围,使村规民约成为村民行为的新准则、干部工作的新标准、村容村貌的新要求。

二、廉政建设夯实法治乡村基础

施厚村持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建成清廉文化宣讲阵地、廉政文化书屋、阳光公开栏和村级监察联络站,将村规民约及相关制度全部上墙公开。村内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村民幸福感持续提升,崇德尚廉的氛围日益浓厚。

在制度建设方面,村委完善了廉洁书屋、群众信访服务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多功能场所,推行村级清单制,建立健全21项小微权力清单,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在党组织引领下,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通过教育、规劝、批评、奖惩等方式推进移风易俗。同时,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2022年以来已有2户村民入围“星级文明户”,3户入围“最美家庭”。

三、法治服务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施厚村严格执行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决策机制,推行村社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建立多元化社会矛盾调处体系。通过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全面开展“三官一员”(警官、检察官、法官、司法助理员)进站点工作,壮大“法律明白人”队伍,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等服务,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在产业发展方面,施厚村采用“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动员群众参与“市民农庄”等项目开发。村内设立集党员服务、就业社保、公共法律、综治调解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党群服务大厅。通过村干部包片动员,完成了5000亩土地流转任务,带动了种养产业、观光农业、休闲旅游等新兴业态发展。

特别在古岳坡片区,通过串联“古岳—花雨湖—时笋”三点,形成了集田园观光、农事体验、研学教育、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目前,“百亩百校”校外教育基地项目已流转土地55亩,与56所中小学校建立研学合作。国家4A级花雨湖景区建成3100多亩产业园区,包含火龙果、四季蜜芒种植基地和二十多个文化旅游项目。据统计,古岳文化艺术村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300余万元。

施厚村通过村规民约与法治建设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为类似地区的乡村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