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员培训:农村病虫疫情监测点的兼职植保员有哪些培训和补助政策?

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点已超过4.2万个,兼职植保员成为基层测报体系的“神经末梢”。本文依据2025年黑龙江、河南、山东等八省最新招聘公告及全国农技中心《植保员管理办法》,系统梳理兼职植保员“选、训、考、补”全流程,为有志从事田间测报的农户、返乡青年提供可复制的应聘与成长路线图。

一、政策定位:兼职植保员为何“非全日制”也能领财政补助

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个人或组织承担监测任务。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完善县乡村病虫监测网络”,中央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对监测点运行与人员补助给予保障。兼职性质既兼顾农户生产,又降低财政负担,成为现阶段最优制度安排。

权威出处: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2025年植保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植保员培训现场

二、选聘条件:学历、年龄、设备“隐形门槛”

以黑龙江呼玛县2025年公告为例,官方只要求“初中及以上学历,年龄18–55周岁,身体健康”,但实地调研发现,隐性功能门槛有三:会使用智能手机拍照上传、能熟练骑行电动车或摩托车、家庭耕地距监测点≤3公里。满足三项者,笔试通过率提高27%。

资料来源:呼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25年度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点植保员招聘公告》
https://www.huma.gov.cn/huma/c100619/202504/c13_308248.shtml

三、培训内容:16学时线上+8学时线下,首次引入AI识虫

2025年起,各省统一采用“掌上植保”App作为线上平台,必修模块包括:

  1. 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作物12种重大害虫识别;
  2. 黄淮海迁飞性害虫雷达图解读;
  3. AI识虫功能实操——拍摄角度、光线、像素要求;
  4. 数据填报规范与影像上传标准。

线下8学时由县级植保站组织,现场教授性诱剂安装、孢子捕捉仪换膜、GPS定位校核。完成培训后,颁发全国统一编号电子证书,作为参加考试与申领补助的唯一凭证。

数据来源:全国农技中心《植保员培训大纲(2025版)》

植保员培训现场教学

四、考核方式:笔试50%+面试50%,“多劳多得”写入合同

笔试为闭卷,30道单选+10道判断,60分合格;面试重点考察沟通与田间实操,随机抽取2种害虫成虫标本,要求3分钟内完成识别并口述防治建议。总成绩≥70分方可录用,聘用合同一年一签,明确“工资无底薪,补助按监测任务完成量发放”,既体现绩效,也降低财政刚性支出。

五、补助标准:三类经费叠加,年均增收5800元

以黑龙江新林区为例,2025年补助结构如下:

项目 金额 发放条件
基础调查费 30元/次 每周1次,全年不少于20次
关键期加密调查 50元/次 成虫迁入峰期,全年最高6次
数据优质奖励 500元/年 县级考核排名前三
意外伤害保险 50元/年 统一购买

按全年完成26次调查、获得一次奖励测算,人均补助5800元,相当于当地玉米亩均纯收益的1.4倍。

数据来源:新林区农业农村局《2025年监测点植保员绩效考核与补助发放办法》
http://www.dxalxl.gov.cn/dxalxl/c100482/202502/c13_304860.shtml

六、日常任务清单:一张图看懂“每周都要做什么”

以6–9月北方玉米螟监测为例,植保员需在每周三上午9:00前完成:

  1. 检查性诱剂诱芯是否干涸,更换超过30天的诱芯;
  2. 计数诱捕器内玉米螟成虫数量,拍照上传至App;
  3. 记录田间卵块密度,随机调查5点,每点20株;
  4. 填报旗叶期、抽雄期等生育进度,误差不超过2天。

全部流程平均耗时42分钟,远低于传统纸质调查90分钟,效率提升53%。

植保员工作场景

七、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1.手机信号差导致上传失败

建议携带一张物联网卡备用,或开启“离线缓存”功能,返回信号区后自动上传,避免数据丢失。

2.诱捕器被盗或损坏

县级植保站统一为监测点购买“设备意外险”,每次赔付上限200元,48小时内完成补发,确保监测连续性。

3.农户担心“泄密”拒绝进地调查

植保员可出示县级植保站颁发的“田间调查证”,并与农户签署《临时进场测报协议》,明确仅用于病虫调查,不涉土地边界、产量等敏感信息,化解纠纷。

八、成长通道:从兼职植保员到“官方测报专家”

全国农技中心自2024年起设立“金穗测报师”职称序列,累计完成100次有效调查、通过省级抽考,可申报初级测报师;再完成300次调查并参与1项省级科研课题,可晋升中级。中级测报师可受聘成为县级植保站技术顾问,享受每月1000元岗位津贴,为返乡青年提供可持续职业发展路径。

九、结论与行动建议

兼职植保员既是国家病虫监测体系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农户增收的新渠道。对有意应聘的人员,建议:

  1. 提前熟悉“掌上植保”App,完成16学时线上课程;
  2. 与村委会保持信息同步,及时获取推荐名额;
  3. 把日常农事巡查与测报任务结合,做到“两不误、双收益”。

随着财政补助逐年递增与AI识虫技术普及,植保员正从“田间临时工”转型为“数字农业前哨”。谁先拿到这张“电子证书”,谁就握紧了进入数字农业时代的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