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长沙县黄花镇的银龙村,距长沙市区仅30分钟车程。这个面积10.36平方公里的村庄,居住着1428户4731人。近年来,银龙村创新推行“村集体+骨干文旅企业+全域发展”的“1+3+N”融合发展模式,先后荣获“省级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五星级美丽屋场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夏末时节,银龙村处处绽放的绣球花构成了一道亮丽风景。4万株绣球花在村民房前屋后竞相开放,色彩缤纷,形态各异。漫步村中,红瓦白墙的民居与绚丽的花海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在城里买了房的杨凤霞是银龙村巴山子组村民,如今更愿意住在村里。“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家门口的风景就足够迷人。”她说。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银龙村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如今,凭借盛开的绣球花,这个村庄不仅成为游客争相到访的热门地点,更成为长沙县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生动实践。

花海铺就振兴路
7月18日,银龙村小顽国亲子乐园负责人雷勇正忙碌地接待游客。看着游客们在绣球花墙前拍照留念,他高兴地说:“现在不是旺季,但周末的房间也需要提前预订。”
银龙村党总支书记粟国超介绍,今年5月,村里启动“鲜花盛开的村庄”建设,在村道两侧种植了4万余株、10多个品种的绣球花。村集体投入45万元,三家骨干企业各出资10万元支持绿化美化,村民也自发参与种植。
绣球花盛开期间,银龙村成功举办了长沙县首届绣球花文化旅游节,推出了音乐会、艺术市集、露营等系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现在很多人都专门来看花。”粟国超说,未来五年,全村计划种植百万株绣球花,打造四季有花的美丽村庄。

创新模式促发展
银龙村的文旅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回忆起两年前的情形,雷勇说:“当时村里的文旅企业各自发展,存在同质化问题。”
2020年起,小顽国亲子乐园、朴愿有机农耕科普园和新江生态园三家骨干企业开始寻求合作。他们发现,各自客群的最大交集是亲子游客。于是,三家企业决定以满足亲子需求为切入点,联合设计旅游产品,实现业态互补。
这一创新思路得到了村里的支持。2021年,村集体联合三家企业成立湖南银龙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各占股25%,探索出“1+3+N”融合发展模式。成效立竿见影: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2万元,全年游客量从2020年的1.3万人次猛增至23.8万人次。
今年4月,村集体又成立汇佳隆商贸有限公司,组织闲散劳动力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发展服务型经济。公司成立以来已实现3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预计今年全村集体经济将突破200万元。

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随着村集体经济壮大和人居环境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以前常年在外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工作,收入不比外面差。”2021年11月,村民蒋波和妻子回到村里开起了饭店。“第一个季度营业额就达到20多万元,我的干劲更足了。”他说,农村创业成本较低,加上游客越来越多,生意前景看好。
如今,银龙村不少村民从事旅游服务和农产品销售,吃上了“旅游饭”。三家骨干文旅企业吸纳了120多人就业,大部分都是本村村民。
“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磁场效应,目前已有68家企业在银龙村落户。”粟国超表示,下一步,银龙村将发展永生花、香薰精油等衍生产品,并打造露营地,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黄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正努力盘活山水资源,发展近郊生态旅游,探索“党组织+企业+村民”模式,打造都市近郊旅游热点,以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全力建设共同富裕先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