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病虫害防治有什么方法?晚稻病虫害防治怎么做?

晚稻种植最让人头疼的就是病虫害了。高温高湿的天气、连年种植的习惯,加上有些病虫越来越“不怕药”,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还有稻飞虱、卷叶螟、二化螟……一不留神就冒出来捣乱。想要年底收成好,科学防治真的不能少!

今天咱们就系统聊一聊,怎么认出这些病虫害、什么时候该打药、用什么方法最管用,还会分享几个实用小技巧,帮您种出健健康康的晚稻。

一、防治三原则:别等出了问题再补救!

1. 防大于治,少用药更安全

尽量多用物理和生物方法,比如田里留青蛙、蜘蛛,它们可是吃虫高手!减少农药不仅能保护环境,稻米也更安全。

2. 勤看田,抓准时机再下手

经常下田看看,有没有病斑、虫卵,也可以用诱虫灯、性诱剂帮着监测。千万别盲目打药,时机不对效果差还浪费钱。

3. 科学用药,不滥用不乱配

选农药要挑高效低毒的那种,并且注意交替使用,别总用同一款,不然虫子容易产生抗药性。打药的时候注意剂量,喷匀喷透才有效。

二、常见病害怎么认?怎么治?

1. 稻瘟病:俗称“稻热病”,严重可导致绝收

认特征:

叶子上出现菱形病斑,中间灰白、边缘褐色;

穗颈受害会整穗变白,形成“白穗”。

防治方法:

选抗病品种(比如湘早籼45、中嘉早17);

控制氮肥,多施磷钾肥;

播种前用咪鲜胺或稻瘟灵浸种;

发病初期用三环唑、吡唑醚菌酯喷雾,破口前和齐穗期各打一次药是关键!

2. 纹枯病:常见却不容小觑

认特征:

在叶鞘上出现云纹状病斑,严重时整片叶枯黄;

潮湿时能看到白色菌丝,后期形成小粒菌核。

防治方法:

别种太密,保证通风;

浅水灌溉,适时晒田;

发病初期用井冈霉素、己唑醇等喷植株中下部。

3. 稻曲病:坏米又坏质

认特征:

稻粒变成墨绿色“小球”,掰开有绿色粉末。

防治方法:

避开雨季抽穗;

破口前7~10天喷戊唑醇或烯唑醇,雨大的话补喷一次。

三、常见虫害怎么认?怎么治?

1. 稻飞虱:躲在稻丛底部吸汁液

认特征:

成群聚集在稻秆基部,植株渐渐发黄倒伏;

分褐色和灰白色两种,都会导致稻株成片枯死。

防治方法:

浅水勤灌,及时晒田;

装杀虫灯诱杀成虫;

虫量较大时,用噻虫嗪、吡蚜酮喷基部,或用毒土法撒施。

2. 稻纵卷叶螟:专门卷叶吃叶肉

认特征:

叶子被纵卷成筒,里边有绿色幼虫和虫粪;

叶片留下白条斑,影响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

性诱剂诱捕成虫;

释放赤眼蜂寄生虫卵;

低龄幼虫期喷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重点打叶背。

3. 二化螟:钻心虫,专蛀茎秆

认特征:

茎秆有蛀孔,外边堆着虫粪;

苗期形成“枯心苗”,抽穗后出现“白穗”。

防治方法:

冬季翻耕清田,减少虫源;

用杀虫灯诱杀蛾子;

孵化高峰期打药,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等效果不错,重点喷茎秆基部。

四、综合管理小贴士

轮作休耕:隔年换茬种,减少病虫积累。

健株栽培: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稻子壮了自然抗病强。

保护天敌:田边留草、设置天敌栖息地,少打药就是在帮它们。

记录打药:每次打药的时间、药剂、剂量记下来,来年做参考。

总结一句话:

好收成靠的是平时细心管理+关键时刻科学防治。多看田、早发现、准用药,尽量绿色防控,既能省成本,稻米也更优质安全!

希望这篇能帮到正在忙碌的您,祝今年晚稻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