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年,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积极探索和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通过种养结合、资源再利用等措施,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青牛镇莲池村,华辉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贾丰华兴奋地介绍道,‘农作物秸秆用来喂牛,牛粪经过发酵变成有机肥还田,既节约了种植养殖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这样的生态循环场景正在昭化区多个产业领域逐步展开,成为全区农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标志。

2022年,借助昭化区大力发展肉牛羊产业的政策支持,青牛镇成功引进了华辉农业。截至2025年,该养殖场已建成10000平方米标准化牛圈,肉牛存栏量达到500头,年出栏400头,成为当地规模领先的肉牛养殖基地。然而,在发展初期,牛场每年300多吨的粪污处理问题曾是青牛镇的一大难题,而周边农户处理农作物秸秆的方式也较为单一——多数选择就地焚烧,不仅污染空气,还存在火灾隐患。
面对这些问题,青牛镇党委书记范涛提出了将畜禽粪污视为‘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理念,并指出秸秆看似无用,实则是优质的青储饲料原料。这一思路为当地指明了方向。
2023年起,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华辉农业启动了‘秸秆回收+粪肥还田’绿色种养循环项目。该项目以有偿方式回收村民秸秆,经粉碎、发酵加工成有机青储饲料,既解决了肉牛的‘口粮’问题,又为农户开辟了增收渠道。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回收秸秆200余吨,为村民增收3.6万余元,户均增收超千元,从源头上遏制了秸秆焚烧现象。
同时,牛场将每年产生的300余吨粪污集中发酵,转化为优质有机肥,以低价出售给周边农户。这一举措不仅为牛场带来9万元额外收入,更改善了土壤结构,提升了耕地肥力,使农产品口感与品质显著提升。
‘以前秸秆没人要,烧了还污染;现在能卖钱,大家都愿意送过来!’一位交付秸秆的村民笑着说。使用有机肥的种植户也反馈,庄稼长势更好,化肥用量明显减少。
除了青牛镇的成功案例,昭化区还依托124万亩林业用地,探索出‘林业+农业’的生态循环新路径。通过打造林菌百类、林药千亩、林禽万羽的‘百千万’工程,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在林菌种植领域,昭化区创新建立了‘公司+合作社+高校+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在多个镇布局菌类示范园,带动农户培育平菇、香菇、羊肚菌等菌类品种。通过统一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既盘活了林下闲置空间,又为农户提供了稳定增收渠道。
此外,昭化区还引入浙江信德农牧,探索‘林禽+林菌+林药’立体循环模式。在林间养殖土鸡,鸡粪为菌类和中药材生长提供天然肥料,而林下植被又为土鸡营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目前,该模式已实现土鸡养殖30万羽,日产鸡蛋12万枚,产值达4000万元。
从青牛镇的‘秸秆—肉牛—有机肥’闭环到全域布局的‘林业+多元产业’循环体系,昭化区正以点带面,构建起多层次、全链条的生态循环农业格局。这种模式不仅破解了传统农业的污染难题,更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