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山小村到“共富样板”,仙潭村的美丽蝶变

在莫干山北麓,藏着一个名叫仙潭村的地方。几年前,这里还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如今却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民宿第一村”,更实现了从“民宿村”到“共富村”的华丽转身。

你知道吗?这个村子曾经只有10家简陋的民宿,80元就能包吃住一天。而现在,这里拥有166家精品民宿,一个房间一晚就能卖出千元高价。村里妇女在民宿上班,年薪超过5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477万元,直接经济收益高达7000万元。

那么,这个小山村是如何实现这一惊人蜕变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仙潭村,探寻其成功背后的秘密。

创新模式:三方合力激活乡村活力

仙潭村最大的创新在于探索出了“国企+镇+村集体”的全新发展模式。这一模式通过组建莫干山仙之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入2000万元资金,对闲置的村集体资源资产进行集中收储和统一打包开发。

这一模式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大仙潭宿集旅游综合体、大地艺术装置等一批新业态相继落地,吸引了300多名年轻人返乡创业。曾经的“一间房子”逐渐转变为“一个公司”,美丽乡村建设有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完善服务:让村民“想回家”“盼回家”

仙潭村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增长,更注重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村里建成了幸福邻里中心、幼儿园、健康小屋等配套设施,采用“政府补贴一点、民宿业主赞助一点、村集体配套一点”的方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聚焦“一老一小”需求。

如今,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理发、保洁、体检等服务;孩子们在村里就能上托育班、幼儿园,参加丰富多彩的兴趣课程。这些贴心的服务让村民真正感受到了“回家”的温暖。

文化赋能:打造有灵魂的乡村

仙潭村深知,没有文化底蕴的乡村是没有灵魂的。村里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名作家、编剧入驻,开设了“编剧村”“作家村”。同时,依托文化礼堂、图书馆等设施,每年开展“百寿宴”、书画艺术节、集福节等活动,让传统文化在现代乡村中焕发新生机。

村名的由来也充满文化底蕴——“仙潭”二字取自村内的“仙人洞”和“碧坞龙潭”。据《吴越春秋》记载,干将莫邪在此铸剑的传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色彩。

多元业态:满足不同客群需求

来到仙潭村的游客都有一种共同感受:这里如临仙境,艺术氛围浓厚。除了精致的民宿体验,村里还打造了多种业态:

文化景点:仙人洞、碧坞龙潭等景点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网红打卡点:玻璃观景台可俯瞰万亩竹海,夫妻银杏树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银杏雨”;

亲子乐园:田园乐园、花海栈道让家庭游客流连忘返;

艺术空间:仙潭美术馆不仅展示艺术作品,还举办工作坊,让游客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

这些多元业态满足了全年龄段客群的需求,形成了“人流”带“客流”的良性循环。

未来展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仙潭村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朝着更高目标迈进:

景区化运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试行“大仙潭”片区组团经营模式,建设沐溪湾玉石馆、禾丰农业生态园等项目;

数字化改革:将数字化应用于医疗卫生、环境治理等领域,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

绿色生态:重点建设低碳生态工程,有效保护莫干山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共同富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群众参与、各方共赢的联结机制。

仙潭村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需要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通过创新模式、完善服务、文化赋能和多元业态的有机结合,这个小山村实现了真正的美丽蝶变,为更多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或许,仙潭村的故事正好印证了那句话:最美的风景,不在远方,就在我们用心经营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