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亚科技减贫交流会:搭建合作新桥梁

2025年11月4日至6日,一场意义非凡的中国—中亚科技减贫合作交流培训会在陕西杨凌顺利举办。这次活动可不简单,它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承办,规格高、影响力大。

开班式上,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二级巡视员王强、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白崇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韦革宏,还有中亚五国的特邀嘉宾都出席并发表了致辞。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总工程师葛毅强则负责主持开班式。中国国际减贫中心副主任接萍作了《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就与经验》的专题报告,让大家对中国脱贫工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的同志也介绍了中国科技减贫的经验与实践,干货满满。

这次活动可不只是走个形式,它是2023年“一带一路”科技减贫专项合作计划启动后举办的首场多边交流培训活动。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研讨交流、适用技术推介、培训学习、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给中国和中亚国家搭建一个科技减贫合作的交流平台。大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分享经验、开展务实合作,让“一带一路”科技减贫专项合作计划在中亚国家真正落地。

为期三天的交流培训,内容丰富得让人应接不暇。专题报告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系统展示了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咱们不仅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科技减贫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很多典型经验值得大家学习。

活动还重点分享了7个科技减贫案例。这些案例就像一个个生动的教材,讲述了科技如何助力县域特色产业成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同时,也介绍了中国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走出去”,帮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成功经验。

在技术成果推介环节,80项来自中国科研院校的科技减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闪亮登场,现场还展示了其中10项。这可把中亚五国的与会人员吸引住了,他们对这些技术成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询问相关情况。

除了室内交流,线下参会人员还实地考察了陕西富平县的柿子、奶山羊等特色产业基地。大家围绕科技创新如何有效赋能减贫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每个人都各抒己见,碰撞出了很多智慧的火花。

这次活动得到了国内外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大家都觉得,活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和机会,让大家增进了对中国减贫经验的理解,也更清楚自己国家的发展需求。这为中国和中亚未来围绕科技减贫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务实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活动期间,还传来了好消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科研院校分别与陕西一家企业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签署了科技合作意向书。他们计划在科学研究、技术交流及农业生产示范方面开展合作,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

这次交流培训会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参与人员范围很广。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五国,以及国内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的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人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农业企业负责人等120余人参加了活动。相信在未来,中国和中亚在科技减贫领域的合作会越来越紧密,取得更多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