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我们基地的草莓种植户老陈遇到了烦心事:大棚里的草莓叶片发黄,果实长得慢,比预期晚上市了半个月,直接损失了上万元。技术员检查后发现,问题出在根系养护和叶片管理上。
冬季大棚草莓要实现早结果、早上市,关键在于协调好根系和叶片的关系。根系负责吸收水分养分,叶片负责制造有机营养,两者就像工厂的"采购部"和"生产部",必须配合默契。
一、根系养护:打好丰收基础
土壤准备要到位
定植前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5000公斤,配合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同时加入微生物菌剂10-15公斤,通过深耕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地温控制是关键
草莓根系最适宜的地温是15-20℃。建议覆盖黑色地膜,可提高地温2-3℃。遇到寒潮时,可在垄间铺设电热线或使用热风炉辅助加温。
水分管理要精细
采用滴灌方式,选择晴天上午浇水,10-15天浇一次,每次每亩20-30立方米。浇水后及时通风1-2小时,降低棚内湿度。
施肥要精准
定植后至花芽分化前,每亩滴灌腐殖酸肥10-15公斤,配合磷酸二氢钾5公斤,7-10天一次,连续2-3次。开花结果期改用平衡型复合肥,每亩12-15公斤。

二、叶片管理:保障光合作用
增加光照有技巧
每周擦拭棚膜,透光率可提升15%-20%。棚室北侧悬挂反光幕,能有效增加光照。遇到连续阴雨天,要使用LED植物生长灯补光,每天4-6小时。
温湿度控制要得当
白天棚温控制在20-25℃,夜间8-12℃,空气湿度50%-60%。温度过高要通风,湿度过大可通过放置生石灰吸湿。
叶片补肥要及时
每7-10天喷施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发现叶片异常时要对症补肥:叶片发黄增加尿素浓度,叶缘焦枯增加磷酸二氢钾浓度,叶片皱缩要补钙。
病害防治要提前
重点防治灰霉病和白粉病。及时清除病叶残花,浇水后及时通风。发病初期可用50%异菌脲1000倍液防治灰霉病,25%醚菌酯1500倍液防治白粉病。

三、促早结果:实现提前上市
促进花芽分化
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短日照处理,每天光照8-9小时,棚温白天15-17℃,夜间8-10℃,连续处理10-12天。同时增施磷钾肥和硼肥。
提高授粉质量
上午9-11点用软毛刷进行人工授粉,或者使用熊蜂授粉。熊蜂授粉可使坐果率达到95%以上,畸形果率降至3%以下。
合理疏花疏果
每个花序保留5-6朵健壮花朵,坐果后保留3-4个健壮果实。这样可使果实成熟期提前3-5天,单果重增加10%-15%。
加强结果期管理
结果期要增施钾肥,保持较大的昼夜温差(12-15℃),这有利于糖分积累。同时要确保每天8小时以上的光照。

四、成功案例分享
山东潍坊的草莓种植户王师傅,通过实施这套管理方案,实现了三个突破:
草莓上市时间比往年提前了12天
一级果率达到85%
亩产增加近20%
他的经验是:每天早、晚各巡查一次大棚,记录温湿度变化,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特别是在花果期,坚持疏花疏果,确保养分集中供应。

五、常见问题解答
问:发现根系发黑怎么办?
答:立即用30%恶霉灵800倍液灌根,5天一次,连续2-3次。同时控制浇水,提高地温。
问:连续阴天如何管理?
答:及时补光,暂停浇水,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提高植株抗逆性。
问:果实生长缓慢是什么原因?
答:可能是地温过低、光照不足或养分不够。要检查地温,增加光照,及时补充高钾肥。
冬季大棚草莓管理是个细致活,需要每天观察、及时调整。只要把根系养好、叶片护好,就能让草莓提前上市,卖出好价钱。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设施草莓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农业农村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冬季设施草莓管理技术要点》
《中国蔬菜》杂志 - 《设施草莓冬季管理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