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种植户朋友反映,种菠菜看起来简单,真要种好却不容易。要么产量上不去,要么叶片卖相不好,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其实,菠菜的产量和品质受很多因素影响,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因素,才能种出又好又多的菠菜。
一、想要产量高,这四个方面要抓好
产量高低主要看两块:一块是地里有多少棵菠菜,另一块是每棵菠菜有多重。
1.环境要适宜
温度把控很重要
菠菜喜欢凉爽天气,最怕高温。当平均温度超过25℃时,菠菜长得慢,叶片变薄,还容易提前开花。一旦开花,菠菜就不好卖了,产量也大幅下降。太冷也不行,虽然有些品种耐寒,但持续低温会让菠菜停止生长甚至冻死。
光照管理有讲究
菠菜是“长日照植物”,意思是白天时间越长,它越容易开花。这就是为什么春天种的菠菜容易抽薹开花,产量也不高。另外,光照不足也不行,比如连续阴雨天,或者种得太密,菠菜就会长得又细又长,叶片发黄,单棵重量很轻。
浇水要得当
缺水的时候,菠菜叶片会变小变厚,摸起来粗糙,生长基本就停了。但水太多也不行,土壤积水会导致烂根、黄叶,还容易得病,严重的整棵都会死掉。

2.土壤和肥料要科学
土壤条件要合适
板结的土壤不利于菠菜根系生长。菠菜喜欢中性或微碱性土壤(pH值6.5-7.5最理想)。如果土壤偏酸,根系长不好,还容易出现缺钙缺硼等问题。
施肥要均衡
地力不足,有机质少,菠菜自然长不好。追肥时要注意:氮肥不够,叶片又小又黄;但氮肥太多,叶片虽然看起来绿,却很容易生病,硝酸盐含量也容易超标。另外,别忘了微量元素,缺钙会让新叶边缘干枯,缺硼则导致心叶长不好、变形。
3.病虫害防治要及时
霜霉病、炭疽病这些病害会破坏叶片,影响光合作用。潜叶蝇、蚜虫这些害虫会吃叶片、传播病毒。一旦发生病虫害,产量和商品性都会大打折扣。
4.日常管理要精细
播种太深太浅,或者土壤湿度不合适,都会导致出苗不齐。种植密度也要把握好:太密了,棵与棵之间会抢阳光抢养分,长得又瘦又小;太稀了,虽然单棵长得大,但总产量上不去。

二、品质要好,这三个方面不能忽略
好的菠菜不仅要产量高,还要外观好、口感佳、吃着安全。
1.外观要漂亮
叶片颜色要鲜绿,不能发黄或有病斑。叶片要舒展、完整,不能有虫眼或畸形。大小要整齐,采收后要保持新鲜,不能萎蔫。
2.口感要柔嫩
吃起来粗糙、纤维多,通常是因为生长期间遇到高温干旱,或者快要开花了。苦涩味重主要是草酸含量高,这跟高温干旱、施肥不当有关。不同品种的草酸含量也不一样,选品种时要注意。
3.安全要保障
硝酸盐别超标
这是菠菜最重要的安全指标。光照不足、温度低、氮肥太多,特别是采收前还追施氮肥,都容易导致硝酸盐积累。
农药残留要控制
不能乱打药,不能用高毒农药,要按说明用药,注意安全间隔期。
重金属要防范
如果土壤或灌溉水被污染,菠菜容易富集重金属。所以选址很重要,要避开污染源。
卫生要讲究
不要用没发酵好的有机肥,不能用污水浇地,避免微生物污染。

三、提质增产的实用措施
选好品种:根据季节选种,春天选耐抽薹的,夏天选耐热的,冬天选耐寒的。
安排茬口:尽量避开高温长日照季节。实践证明,秋天播种、秋冬收获的菠菜品质最好。
精细管理:
深翻土地,施足底肥,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
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平衡施肥,注意补充中微量元素
科学浇水:小水勤浇,避免土壤干湿不定,雨季做好排水。
防好病虫害:
轮作倒茬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使用防虫网、黄蓝板等物理防治方法
必要时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按安全间隔期采收
适时采收:在最佳商品期采收,抽薹后品质就下降了。采后要快速预冷,保持冷链运输,这样才能保证菠菜到市场上还是新鲜的。
种菠菜是个技术活,需要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不能大意。只要把这些关键技术掌握好,相信大家都能种出产量高、品质好的菠菜。
参考资料来源:
《绿叶蔬菜高产栽培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
《蔬菜栽培学各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农业农村部《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