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种植有什么技巧?怎么种植芦笋?

老乡们,如果你正在考虑种点经济效益高的作物,芦笋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东西管理好了,一次种植能连续采收10年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懒人庄稼"。今天咱们就聊聊芦笋种植的那些实用技术。

选地整地是基础

芦笋最怕积水,得选排水好的沙壤土。如果是粘性土,要多施有机肥改良。地选好后,深翻30厘米以上,把土块打碎耙平。

开种植沟有讲究,行距控制在1.5米左右,沟宽40厘米,深30厘米。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3-5吨,再加过磷酸钙50公斤,与土壤充分混合。记住,肥料一定要腐熟好,否则容易烧根。

选苗定植要细心

建议直接购买健壮种苗,要选根系发达、芽眼饱满的。自己育苗虽然省钱,但费工费时,技术要求高。

定植时间以春季地温稳定在10℃以上为好。每穴栽一株,株距30-40厘米。栽植深度很关键,要让根系自然舒展,芽眼朝上,覆土5厘米左右,轻轻压实后立即浇水。

田间管理要耐心

第一年是养根的关键期,千万别急着采收。要及时除草,但不要伤根。雨季注意排水,旱季适时浇水。

施肥要科学:春季萌芽前施催芽肥,以氮肥为主;采收结束后施复壮肥,氮磷钾配合;秋季施越冬肥,以有机肥为主。随着种植年限增加,要适当加大施肥量。

冬季地上部分枯黄后,要齐地割除清理,减少病虫害越冬。开春前还要中耕松土,提高地温。

采收技巧要掌握

一般是第二年开始少量采收。采收期在春季,当嫩茎长到20-25厘米、茎顶尚未松散时采收。用专用采笋刀在地下2厘米处割取,动作要轻,避免伤及地下茎。

采收期间,每天早晚各采一次。气温升高后,生长加快,要增加采收次数。采收期一般持续2个月左右,之后要留苗养根。

病害防治要趁早

茎枯病是芦笋的头号杀手,多在雨季发生。发病时茎秆上会出现纺锤形病斑。预防关键是雨季及时排水,发病初期用苯醚甲环唑或代森锰锌喷雾,7-10天一次。

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会导致早期落叶。可用嘧菌酯或甲基托布津防治,同时要及时清除病残体。

根腐病多在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生。发现病株要及时挖除,并在病穴撒石灰消毒。改善排水条件是防治根本。

虫害防治要及时

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等,可在定植前用辛硫磷处理土壤。夜蛾类害虫可用甲维盐或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蓟马可用噻虫嗪喷雾。

注意事项要记牢

芦笋最忌连作,重茬地要休耕3-5年。除草尽量用人工,慎用除草剂。采收期间不要使用农药,确保产品安全。

种芦笋是个长期投资,前两年投入大、见效慢,但坚持下去效益很可观。建议新手先小面积试种,等技术熟练了再扩大规模。

参考资料来源:

农业农村部《芦笋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芦笋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芦笋优质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