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降温后,生猪养殖场如何平衡保温与通风防呼吸道病?

进入10月,全国多地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加大,生猪养殖进入秋冬管理关键期。此时,猪场管理者常陷入两难:关窗保温,舍内氨气、湿气积聚,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开窗通风,又怕贼风侵袭,导致猪群受凉、腹泻甚至感冒。如何在“保温度”与“保空气”之间找到科学平衡点,成为决定冬季猪群健康与生产效益的核心课题。据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高发期,其中因通风不良导致的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蓝耳病继发感染等病例占比超60%[1]。而盲目保温造成的“闷养”,正是推高发病率的主因之一。因此,科学通风不是“要不要开窗”,而是“何时开、开多大、怎么换”。生猪养殖

误区警示:保温≠密闭,通风≠吹风

许多中小养殖场存在两大认知误区:

  • 误区一:“天冷就封死门窗”:为防寒,将猪舍所有通风口封闭,导致舍内二氧化碳浓度飙升、氨气超标(>25 ppm),刺激猪只呼吸道黏膜,降低免疫力;
  • 误区二:“通风就是开大窗”:在寒潮来袭时突然大开侧窗,形成“贼风”直吹猪体,尤其对保育猪和哺乳仔猪造成应激,诱发感冒或腹泻。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疫病防控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郑世军强调:“猪舍环境管理的核心是‘稳定’而非‘恒温’。适度的温差可接受,但空气质量恶化和冷风直吹必须杜绝。”[2]

科学策略:分阶段、分猪群、精准调控

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对温度和空气质量的需求差异显著。农业农村部《秋冬季节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应实施“分群管理、动态调控”原则[3]

1. 哺乳仔猪(0—21日龄):保温优先,微通风保障

此阶段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弱,最适温度为28—32℃。建议使用保温箱+红外灯,并在保温箱顶部或侧上方设置小型通风孔(直径5—8厘米),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实现自然换气。严禁在保温箱内直接开大窗或使用风扇。

2. 保育猪(22—70日龄):温湿并重,定时换气

保育猪最适温度22—26℃,对氨气极为敏感。可采用“间歇通风”模式:每日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气温较高时段),开启屋顶天窗或高位侧窗10—15分钟,配合舍内负压风机形成“上排下进”气流,避免冷风直吹猪体。同时保持垫料干燥,控制湿度在65%以下。

3. 育肥猪与母猪:以通风为主,辅以局部保温

成年猪耐寒性强(最适温度15—20℃),重点在于空气质量。建议安装自动温控通风系统,设定氨气浓度阈值(≤15 ppm),超限自动启动风机。寒冷时段可关闭低位通风口,仅开启高位排风口,实现“热交换式”换气。

生猪养殖场

硬件升级:低成本改造也能实现高效通风

并非所有猪场都具备智能环控系统。对于中小规模场,可通过以下低成本措施优化通风:

  • 加装导流板:在窗户内侧加装45度角塑料或木制导流板,使冷空气先撞击天花板再下沉,避免直吹猪体;
  • 设置地沟通风:在猪栏下方开挖通风沟,连接舍外,利用地热预热进风;
  • 使用卷帘+纱网组合:外层防风卷帘保温,内层防蚊纱网过滤灰尘并缓冲风速。

在河南南阳市卧龙区,家庭农场主张建军去年10月对200头规模的保育舍进行改造:在屋顶加装3个手动天窗,侧墙高位安装导流板,并每日定时通风两次。结果整个冬季呼吸道病发病率下降72%,成活率提升至98.5%。“花不到2000块钱,解决了大问题。”张建军说[4]

配套管理:通风之外的“隐形防线”

仅靠通风不足以完全防控呼吸道病,还需协同以下措施:

  1. 控制饲养密度:每头育肥猪不低于0.8平方米,减少应激与病原传播;
  2. 定期消毒与带猪喷雾:每周2次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消毒,配合植物精油喷雾(如桉树油)净化空气;
  3. 疫苗免疫到位:确保猪肺炎支原体、圆环病毒2型、蓝耳病等核心疫苗100%免疫;
  4. 营养强化: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酵母硒等,提升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

权威建议:建立“温湿气”三位一体监测机制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推广研究员王健建议:“每个猪舍应配备温湿度计和氨气检测仪,每日记录数据,形成环境日志。当氨气>20 ppm或湿度>75%时,必须启动通风。”[5]

理想状态下,猪舍应达到“三无”标准:无刺鼻气味、无明显水汽、无冷风直吹。管理者可通过“手背测试法”简易判断:将手背贴于猪体高度,若感觉有持续冷风或闷热感,即需调整通风策略。

平衡之道在于“动态精准”

10月降温不是养猪的“危机”,而是管理升级的契机。保温与通风并非对立,而是协同。关键在于摒弃“一刀切”的粗放思维,转向“分群、分时、分区域”的精细化调控。

正如一位资深兽医所言:“猪不会说话,但它的咳嗽和喘息就是环境的警报。听懂这些声音,比装十个温控器都重要。” 只有将科学理念、实用技术与日常观察相结合,才能在寒冬中守住猪群健康,稳住养殖效益。

参考资料

[1] 数据来源: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年全国生猪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 权威出处:郑世军,《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环境诱因与防控策略》,《中国兽医学报》,2023年第43卷第8期

[3] 权威出处: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秋冬季节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指导意见》(2023年10月)

[4] 资料来源:南阳市卧龙区农业农村局《2023年家庭农场生猪健康养殖示范项目总结》

[5] 资料来源:王健,《冬季猪舍环境调控关键技术要点》,全国畜牧总站微信公众号,2023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