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长江流域等冬油菜主产区在秋冬季遭遇连阴雨天气的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持续的阴雨寡照不仅导致田间积水成灾,更会引发土壤缺氧、根系腐烂、植株黄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油菜的正常生长与最终产量。对于广大种植户而言,如何在不利天气条件下,通过科学、高效的田间管理措施,有效抗御渍涝灾害、促进壮苗形成,已成为保障油菜稳产增收的关键课题。
一、连阴雨渍涝:冬油菜生产的“头号杀手”冬油菜,尤其是长江流域的甘蓝型品种,其苗期正处于秋末冬初,此时若遭遇连阴雨,极易形成渍害。所谓渍害,是指因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导致土壤通气性急剧下降,根系因缺氧而无法正常呼吸,进而影响养分吸收和植株生长的现象。研究表明,苗期渍水会显著抑制油菜根系发育,降低其对氮、磷、钾等关键养分的吸收效率,导致地上部生长迟缓、叶片发黄、植株瘦弱,不仅难以形成壮苗越冬,更为后续的高产埋下隐患。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的专家指出,渍害的危害不仅是直接的生理损伤,还会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高湿环境是油菜菌核病、霜霉病等病害滋生的温床,而弱苗的抗病能力本就低下,一旦病害爆发,将造成雪上加霜的后果。因此,抗渍涝不仅是排水问题,更是关乎油菜全生育期健康与产量的系统性工程。

二、核心对策:构建“三沟”体系,筑牢排水防线
面对渍涝威胁,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是构建一套完善、高效的田间排水系统。农业农村部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历年发布的《冬油菜田间管理技术意见》中,均将“开好三沟”列为首要任务。“三沟”即厢沟、腰沟和围沟,三者相互连通,共同构成一个立体的排水网络。
具体操作上,需做到“三通一畅”:
1. 围沟要深:作为田块的总排水出口,围沟深度应达到40厘米以上,确保能承接并快速排出腰沟和厢沟的来水。
2. 腰沟要宽:腰沟是连接厢沟与围沟的主干道,宽度和深度应略大于厢沟,以保证排水通畅。
3. 厢沟要密:厢沟是直接汇集田面径流的毛细血管,其密度应根据田块大小和地势而定,一般每隔2-3米开挖一条,深度在25-30厘米左右。
4. 沟沟相通:最关键的是,必须确保厢沟、腰沟、围沟以及田外排水大沟全部连通,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实现雨停田干。
在湖北、安徽等稻油轮作区,由于前茬水稻田土壤结构粘重,排水更为困难。对此,2025年《冬油菜抗渍涝保播种促壮苗技术意见》特别强调,应在油菜播种前就利用开沟机等机械,提前形成垄厢和配套“三沟”,利用地形高差加速渍水排除,为油菜生长创造一个“高床深沟”的理想环境。
三、因苗施策:科学施肥,激活壮苗内生动力
清沟排渍解决了外部环境问题,而要真正实现“促壮苗”,还需从内部营养供给入手。连阴雨天气下,土壤中的养分极易随水流失,同时低温寡照也降低了根系的吸收活性。因此,必须采取“因苗施肥、看天追肥”的策略。
对于播种较早、长势正常的田块,可在冬至前后重施一次“腊肥”。腊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如腐熟的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这类“热性肥料”不仅能提供全面营养,还能在土壤中缓慢释放热量,起到防寒保暖、护根促长的作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建议,可结合清沟,将沟中泥土培于油菜根部(即“培土壅根”),既能保温防冻,又能防止根系外露。
对于因迟播或渍害导致的弱苗、黄苗田块,则需及时追施速效氮肥。研究表明,在轻简化施肥背景下,合理增施氮肥能有效缓解渍害对油菜造成的损伤,促进根系恢复和叶片生长。可趁雨停间隙,每亩追施5-8公斤尿素,或用1%-2%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快速补充营养,提苗转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在2024年的管理意见中也明确将“因苗施肥,促进生长”列为关键措施之一。
四、综合防控:警惕次生灾害,保障植株健康
高湿环境是病虫害的“催化剂”。在做好排水和施肥的同时,必须同步加强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控。油菜菌核病是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其发生与花期降雨密切相关,但苗期的高湿环境已为其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创造了条件。
种植户应定期下田巡查,重点关注植株基部和老叶。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拔除并带出田外销毁。在油菜初花期至盛花期,是药剂防控的关键窗口期,可选用菌核净、咪鲜胺等高效低毒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此外,还需警惕蚜虫、菜青虫等虫害的滋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建议,应将抗渍涝管理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相结合,例如通过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或采用种子包衣技术,从源头上提高幼苗的抗逆性和抗病性。
五、示范引领: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
好的技术,需要通过示范来验证和推广。在2024年冬季,面对严峻的天气形势,农业农村部组织了4个油菜科技服务专家组,深入长江流域主产区,开展分区包片、全生育期的技术指导服务。在湖北、江西等地的示范田里,通过严格落实“三沟”配套、科学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综合措施,即便遭遇多轮连阴雨,油菜苗情依然显著优于周边普通田块,为当地种植户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功样板。
这些示范实践充分证明,只要管理措施到位,连阴雨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完全可以被有效控制的。关键在于,种植户要转变观念,将被动应对转为主动预防,将单一的排水措施升级为涵盖排水、施肥、防病、防冻的综合管理体系。
冬油菜遭遇连阴雨并非无解难题。通过构建“三沟”排水体系、实施因苗分类施肥、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并借鉴成功示范经验,我们完全有能力将渍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为油菜的壮苗越冬和来年的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资料来源:2025年冬油菜抗渍涝保播种促壮苗技术意见
资料来源:西南地区甘蓝型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分布特征研究
权威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
数据来源:气候变暖对冬油菜产量、品质及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 作物学报
资料来源:2024年河南省冬季油菜田间管理意见
资料来源:向寒而行御冰雪 - 农民日报
资料来源:全国大豆油料提产能农技行动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