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忙完秋收,四川眉山东坡区永丰村的种粮大户王元威站在田埂上,指着连片稻田说:“现在靠着机械化作业和优良品种,粮食产量确实提高了很多。”作为“天府粮仓”首提地,永丰村近年来粮食产量持续攀升,2025年千亩高产展示片平均亩产达到820.8公斤,创下新纪录。
良田:从零散地块到高标准农田
永丰村的高产之路,始于对土地的改造。过去,这里的农田零散不成片,制约了粮食生产。为此,村里开展了一场“农田保卫战”,通过农房腾退、园地退出和林盘整理,新增了数百亩耕地,并对农田进行全面提质改造。
如今站在永丰村的田间,可以看到田块整齐划一,沟渠路网配套完善。4000多亩高标准农田连成一片,为粮食高产稳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良种:科研团队助力品种优选
良种是增产的关键。2002年,四川农业大学马均教授在眉山调研时,看中了永丰村平整的田地,将其作为品种选育的试验基地。经过多年筛选,“川种优3607”“麟两优华占”、甬优4949等优质品种脱颖而出,成为基地的主推品种,为产量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良技:机械化作业成为常态
在永丰村,科技种田已经不是新鲜事。“从2018年开始,我们就用无人机代替人工打药施肥。”王元威介绍,“现在智能插秧机、育秧机、烘干机全都用上了,基本实现了全流程机械化。”
除了机械化,精准条播、测深施肥等新技术的应用,也让“科学种田”从口号变成了日常。这些技术的推广,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种植成本。

产业链延伸:从卖原料到卖产品
产量上去后,永丰村开始思考如何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走进村里的供销社,大米、米乳、米酒等“米+”系列产品琳琅满目。通过直播带货和商超合作,这些农产品畅销全国。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米+”系列产品销量突破9万件,销售额超过300万元,已进入眉山1000多家餐饮商超。其中永丰大米作为主打产品,销量超过200吨,单日最高销售额接近100万元。
农旅融合:开辟增收新路径
除了做优农产品,永丰村还盘活田园资源,发展起文旅和研学产业。每到农耕时节,研学团队和游客络绎不绝。“前两年我们每月接待量超过一万人。”永丰村代理副主任王诗奇说。
村庄变景区、劳作变体验,这种“农业+文旅”的模式,为永丰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从零散农田到高标准农田,从传统耕作到智慧农业,从单一产粮到全链增值,永丰村用“良田、良种、良技”的组合,让传统产粮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在这里,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正在实现深度融合,粮丰民富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