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成乡村振兴典范:蓝莓 9.5 万亩居长三角县级之首 富硒黄茶获国认证

初秋时节,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驱车行驶在怀宁县公岭镇公路,两侧白墙黛瓦的民居与成片的蓝莓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近年来,怀宁县通过规划引领、产业融合和机制创新,成功打造了多个和美乡村示范村,实现了乡村全面振兴。

怀宁县以“千万工程”为指引,全面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目前,全县209个行政村已实现“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依据“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类标准,为每个村庄量身定制发展路径。例如,金拱镇将高湖、西湖、王山三村联合规划,依托三鸦寺湖自然风光,合力打造滨水旅游功能区,乡村旅游前景广阔。

怀宁乡村景象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怀宁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红黄蓝绿”四大产业矩阵。蓝莓种植面积达到9.5万亩,成为长三角最大的县级产区;富硒黄茶种植面积达4500亩,并通过国家级认证;蔬菜种植面积24万亩,年产量超过22万吨;甘薯订单农业保障农户稳定收益。这些特色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怀宁特色产业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怀宁县构建了一套“规划—建设—管护”全链条体系,目前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1.4%,生活污水治理率超过50%。常态化开展的村庄清洁和“万村清万塘”行动,使村容整洁、环境宜人,为产业发展和示范创建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机制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怀宁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作用,通过县直单位包村、党员干部带头,以“乡村夜话”为创新载体,形成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此外,该县还成立了和美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有效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通过选派驻村工作队、科技特派员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专业人才力量。

怀宁乡村治理

怀宁县的成功经验表明,乡村振兴需要从规划、产业、生态和机制等多方面综合施策。未来,怀宁县将继续坚持“村要自然、镇当城建、县城现代”的理念,整县谋划、整县推进,致力于高标准打造生态风光示范带,加快绘就“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共美”的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