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几年,山东省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系统思维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构建起全域化、常态化的整治提升新格局。齐鲁大地正逐步实现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从‘环境美’到‘发展美’的深刻蜕变。
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庞家庄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过去,该村垃圾乱堆、污水横流,村民生活环境恶劣。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庞家庄村成立了整治小组,推进河道清理、街巷整治和绿化管护等工作。如今,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污水管网入地,自来水供应与垃圾集中处理实现全覆盖,村容整洁美观。

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庞家庄村依托山楂、花椒等特色产业,借助龙头企业带动,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创办了食品加工厂,创立品牌并拓展电商销路,推动山楂产业快速发展。同时,推行‘土地流转+务工+分红’模式,每亩带动村民增收近万元人民币,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刘庄村同样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推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该村依托500亩林果产业园,打造‘春赏花、夏滴翠、秋采果、冬峥嵘’的四季旅游链,建设水上公园、音乐喷泉等景观设施,提升了村庄的颜值与气质。据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长忠介绍,该村正以实实在在的人居环境‘蝶变’,吸引更多‘新农人’‘文创客’返乡创业,逐步形成环境吸引人才、人才带动产业、产业反哺乡村的良性循环。
菏泽市巨野县则依托‘四好农村路’,织就乡村振兴‘金丝带’。该县以‘科学规划、量力而行,适度超前、一步到位’为思路,构建‘六纵六横加一环’农村路网骨架。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3072.7公里,路网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235.9公里,县镇间道路全部升级为二级公路,形成城乡畅联的‘血管网’。巨野县前王庄村支书王希成表示,‘过去因道路狭窄交通不便,农产品出村难。如今依托‘四好农村路’,村里发展了手工艺、民宿、农家乐等多项产业,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村民收入显著增加。’

鄄城县则大力推进人居环境建设,一方面通过加强卫生管理、改善道路交通、建设村级广场等举措全方位提升村容村貌;另一方面,该县还大力挖掘乡村文化特色,以历史、文学、科技等为主题绘制文化墙,建设书法馆、绘画馆、农家书屋、农家博物馆等各类文化场馆,让乡村既有美观大方的‘面子’,又有内涵丰富的‘里子’。
《山东省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5—2027年)》指出,到2027年,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特征更加鲜明、内涵更加丰富,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东部沿海城市、中西部具备条件的大中城市郊区乡村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省基本建成,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