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宏辉果蔬的创始人黄俊辉拿到了“广东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这个奖。聊起这事,他挺实在的:“这个奖不只是给我个人的,更是给所有心里装着国家发展的民营企业家的。”
时间倒回30年前,90年代初的黄俊辉还是个在潮汕地区做水果蔬菜批发的生意人。那时候他天天往田间地头跑,亲眼看到农民们的难处——种的东西卖不上价,好东西烂在地里。“那时候农村信息不灵通,种植技术也跟不上,经常是丰收了却赚不到钱。”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逼着他想出了新路子。

转机出现在2004年。那一年,宏辉果蔬在山东烟台和广东广州开了分公司,搞起了“种植—收购—仓储—加工—配送”一条龙。这就是后来大家说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简单说,就是从种子下地到饭菜上桌,他们全管了。靠着统一标准种植、全程冷链保鲜和全球布局,这条路真的走通了。
这么一来,农民种的菜直接进了公司的供应链,跳过中间环节上了消费者的餐桌。光是2024年,他们就带动了5000多户农民,帮他们多赚了2100多万。
要说宏辉果蔬为什么能做大,关键是他们一直跟着国家政策走。从最早的扶贫帮扶,到后来在“一带一路”沿线建种植基地,再到现在的“百千万工程”,他们的脚步从来没停过。
2016年,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了国内“果蔬服务业第一股”。生意也越做越广——在马来西亚建了热带水果基地,在江西寻乌设了采购点,把当地的脐橙、蜜桔卖到了国外。
作为民营企业,他们在“百千万工程”里也没闲着。今年4月,宏辉果蔬和汕头南澳县后宅镇签了帮扶协议,要帮当地把特色产品做得更好。公司还带头捐了100多万支持汕头“百千万工程”。
黄俊辉还有个身份——汕头市工商联会长。在这个位置上,他忙着发动更多企业家参与“百千万工程”。由工商联和统战部一起搞的“百千万·桑梓情”公益行动,已经筹到了8个多亿,这些钱都会用在“百千万工程”上。
作为土生土长的汕头企业家,黄俊辉特别看重“以商引商、以侨架桥”这个路子。他说,他们特意把潮汕饮食文化和农产品加工结合起来,让产品带着家乡的味道走出去。“海外侨胞吃到我们的产品,就能想起家乡的味道。这样既联络了感情,又给农业贸易开拓了新市场,农产品真的成了连接侨胞、带动发展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