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其苗期(出苗至5—6片真叶)是决定群体结构与后期产量的关键阶段。然而,这一时期恰逢秋末冬初,气温波动大、湿度高,极易诱发猝倒病、霜霉病,并遭遇菜青虫等害虫集中危害。若防控不及时,轻则造成缺苗断垄,重则导致毁种重播,直接影响全年油菜生产大局。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监测,2023年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苗期病虫害发生面积超1200万亩,其中猝倒病在低洼田块发病率高达30%,菜青虫在未防治田块百株虫量超200头[1]。面对严峻形势,如何在苗期实现“防得住、控得准、少用药”?本文结合农业农村部技术规范、植保专家建议与田间示范案例,为种植户提供一套绿色、高效、可落地的综合防控方案。

猝倒病:从“种子处理”到“田间排水”的全链条防控
猝倒病由腐霉菌(Pythium spp.)引起,多在油菜2—3叶期暴发,典型症状为茎基部水浸状缢缩、幼苗倒伏,潮湿时病部生白色棉絮状菌丝。该病在低温高湿、土壤黏重、播种过密的田块尤为严重。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病虫草害防控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姜道宏指出:“猝倒病防控关键在‘防’不在‘治’,必须从播种前就介入。”[2]
具体措施包括:
1. 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
播种前用精甲·咯菌腈(如“亮盾”)或嘧菌酯悬浮种衣剂按推荐剂量拌种,可有效预防苗期土传病害。农业农村部《2024年油菜秋播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明确将精甲·咯菌腈列为首选药剂[3]。
2. 科学整地,确保排水通畅
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的田块,避免在低洼积水地种植。整地时开好“三沟”(厢沟、腰沟、围沟),做到沟沟相通,雨停田干。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示范田数据显示,开沟排水田块猝倒病发病率仅为3.2%,而未开沟田块高达28.7%[4]。
3. 合理密植,避免苗期郁闭
直播油菜每亩播种量控制在200—300克,移栽田密度不超过8000株/亩。过密易造成通风透光差,湿度积聚,诱发病害。

霜霉病:抓住“发病前”窗口期精准用药
霜霉病由芸薹霜霉菌(Hyaloperonospora brassicae)引起,苗期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斑点,背面密生白色霜状霉层。该病在10—20℃、相对湿度>85%时迅速蔓延。
与猝倒病不同,霜霉病具有较强传染性,一旦田间出现中心病株,3—5天内即可扩散全田。因此,预防性用药至关重要。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刘西莉建议:“在油菜3—4叶期、或预报连续阴雨前,喷施一次保护性杀菌剂,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5]
推荐药剂组合:
- 保护性药剂:代森锰锌、丙森锌,形成药膜阻隔孢子萌发;
- 治疗性药剂:烯酰吗啉、氟噻唑吡乙酮,对已侵染菌丝有强抑制作用。
注意轮换用药,避免单一药剂连续使用导致抗药性。喷药时重点喷施叶片背面,确保药液覆盖霉层生长部位。

菜青虫:生物防治+精准施药双管齐下
菜青虫是菜粉蝶幼虫,喜食油菜嫩叶,3龄后食量暴增,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仅剩叶脉。其发生高峰期与油菜苗期高度重叠,且繁殖快、隐蔽性强。
传统依赖化学农药的做法不仅杀伤天敌,还易造成农残超标。近年来,“生物防治+精准施药”模式在多地取得良好效果。
1. 释放天敌或使用生物农药
在菜青虫卵孵化初期,喷施苏云金杆菌(Bt)或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对幼虫有特异性毒杀作用,且对蜜蜂、瓢虫等益虫安全。江苏省农科院在兴化市的试验表明,Bt处理田块菜青虫防效达85%,且瓢虫数量是化学防治田的3倍[6]。
2. 精准施药,减少用药次数
若虫口密度高(百株虫量>50头),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高效低毒药剂,于清晨或傍晚幼虫活跃时喷雾。避免在开花期用药,保护传粉昆虫。
3. 物理诱杀成虫
在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或性诱捕器,诱杀菜粉蝶成虫,从源头减少产卵量。每亩设置3—5个诱捕器,可降低下一代虫口基数30%以上。

综合防控:构建“三位一体”绿色体系
单一措施难以持久控害,必须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与科学用药有机结合,构建“三位一体”绿色防控体系:
- 农业防治为基础:选用抗病品种(如“中油杂19”)、适期播种、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十字花科作物)、清洁田园;
- 生物防治为核心:保护天敌、推广Bt等生物农药;
- 化学防治为补充:在关键节点精准用药,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在安徽六安市裕安区,种粮大户张明华2023年秋播采用“种子包衣+开沟排水+Bt喷雾”组合方案,其200亩油菜苗期未发生明显病虫害,出苗率达95%,较周边农户高出12个百分点。“以前见虫就打药,现在学会‘防’字当头,成本降了,产量反而高了。”张明华说[7]。
苗期管理决定全年收成
油菜苗期虽短,却是全年生产的“奠基期”。猝倒病、霜霉病和菜青虫的防控,考验的不仅是药剂选择,更是系统思维与田间管理精度。唯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将绿色理念贯穿始终,才能实现“少打药、多收菜、保生态”的多赢目标。
正如一位老农技员所言:“苗好七成收。苗期管得好,春天满地金。” 在油菜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的今天,科学防控病虫害,就是为丰收铺就最坚实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 数据来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23年全国油菜病虫害发生与防控年报》
[2] 权威出处:姜道宏,《油菜苗期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控技术》,《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3年第45卷第4期
[3] 权威出处: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2024年油菜秋播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4] 资料来源:荆门市沙洋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油菜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总结》
[5] 权威出处:刘西莉,《油菜霜霉病发生规律与药剂筛选》,《植物保护》,2024年第50卷第2期
[6] 资料来源: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Bt制剂在油菜菜青虫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试验报告》(兴化示范点,2023年)
[7] 资料来源:六安市裕安区农业农村局《2023年油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