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回归田园,这群“新农人”把家乡种成诗和远方

“欢迎大家来到‘伍总的花园’!”清晨七点,福建宁德寿宁县西浦村的伍杰祥准时打开抖音直播间。他穿梭在绿植丛中,一盆一盆仔细展示,用“一物一拍”的方式让花友们放心选购。这个扎根在田间的直播间,一度冲上抖音花卉绿植品类带货榜前列。

两年前,伍杰祥还是一名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如今,他回到家乡,把手机变成“新农具”,将5G信号当作“新肥料”,在生他养他的土地上,种出一个春天常在的花园。

“你回来,我们服务你”

伍杰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寿宁,一场名为“新农人回村”的工程正在悄然改变这片土地的面貌。

在坑底乡,曾经荒废的楼房如今传出缝纫机的嗡嗡声。女工吴丽月一边熟练地操作机器,一边笑着说:“每月能多赚三四千元,还能照顾家里,再不用为生活发愁了。”

这家服装厂的创办者陆明全,曾在温州经营服装厂20年。今年回乡祭祖时,村口那条“寿宁县‘新农人’回村工程,给想回家的人一片沃土”的标语打动了他。在乡党委支持下,他利用闲置楼房建成600平方米的车间,为全乡提供了100多个固定岗位和200多个灵活岗位。

“你投资,我们做好服务;你有呼,我们及时回应。”坑底乡党委书记严道银的这句话,成了许多返乡创业者的“定心丸”。

手机种葡萄,智慧农业不再是梦

在凤阳镇官田洋村的智慧葡萄园,“新农人”朱丽英轻点手机屏幕,自动化喷灌系统随即启动。“多亏了镇政府投资建设智慧农业项目,让我们用手机就可以‘种’葡萄。”她笑着说。

这个藏在闽东山间的小县城,正用科技改写农业的定义。5G环境数据监测系统、自动化灌溉、智慧温控……这些曾经只出现在大城市的科技,如今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寿宁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胡文琛表示,寿宁“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条件看似不利,却藏着58.2万亩富硒土地、68.8万亩富锌土地,“这片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其实大有可为”。

“三个带头”,让返乡者不再孤单

返乡创业,最怕的是孤军奋战。为此,寿宁在全县开展党员“三个带头”活动——带头领办产业项目、带头联户帮扶共富、带头倡导文明新风。

县委组织部部长黄镇说:“‘新农人’回村后,还得有人帮、有人带。我们用心用情做实服务保障,让每个返乡创业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一系列精准政策相继落地:设立5亿元乡村振兴产业扶持基金,提供“返乡创业贷”贴息支持,开展“新农人”职业技能培训……这些举措为返乡创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立足各镇差异,寿宁完善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保障,推动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2024年,全县创建“新农人”回村工程样板村15个、创业产业基地25个,引进经营主体130个,涵盖生产经营、电子商务、农旅融合、智慧农业等领域。

数据显示,寿宁“1+4”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实现73亿元产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六年居全市前列。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选择——选择回到家乡,选择扎根土地,选择在生养自己的地方开创事业。

清晨的阳光下,伍杰祥的直播间里,一盆盆绿植正被精心打包,通过便捷的物流发往全国各地。他的故事,和许许多多“新农人”的故事一起,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续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