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太原阳曲县黄寨镇柏井村,有一家规模宏大的蛋鸡养殖基地,它不仅是太原市规模最大的蛋鸡养殖场,更凭借自动化养殖模式,成功串联起一条惠及周边的产业共富链,为当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11日,踏入鸡舍,传统鸡舍的嘈杂鸡鸣已被自动通风系统取代,全自动化温控系统精准地调控着鸡舍环境。基地相关负责人杨瑛介绍,该系统能将温度和湿度稳定控制在适宜水平,良好的环境让蛋鸡生活舒适,工作人员进入也倍感惬意。
在这全自动化鸡舍里,蛋鸡享受着堪比“星级”的待遇。空调与空气净化器共同营造出舒适环境,自动喂料机缓缓移动,精准地将营养丰富的饲料投放到食槽中。刚产下的鸡蛋顺着轨道被统一收集,自动捡蛋系统高效运作。杨瑛说:“一栋容纳5万只鸡的鸡舍,过去需要5个人捡蛋,现在仅需1人,鸡蛋还能直接传送到蛋库。”在鸡蛋损耗方面,成效显著。以往一天产5600斤鸡蛋,正常损耗约1%,如今损耗不到1%,一天就能减少损耗50斤。

层叠式蛋鸡笼养自动化技术让蛋鸡的居住环境更加科学合理。蛋鸡的“卧室”和“卫生间”严格分开,鸡粪自动下到清粪带上,不会粘连在鸡笼架,滚落到蛋带后既均匀又干净。
智能化管理贯穿养殖全过程。工人通过智能化数字工厂软件,就能远程监控水、料、通风、温度等各项指标。一位在此务工的村民感慨:“以前在外打工不稳定,现在在厂里干活全是机械化操作,每天只需巡检鸡舍、查看手机数据,省心又稳定,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
养殖场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还与周边农业形成了紧密的联动关系。一位农户表示,自己种植了400多亩玉米,每天能往养殖场送30多吨玉米,价格与市场行情一致,有了养殖场,玉米销路有了保障。
解决了饲料问题,鸡粪也实现了变废为宝。在企业的有机肥转化车间,从各个鸡舍自动收集来的鸡粪经过高温好氧发酵,有害菌被处理掉,生产出的有机肥对庄稼生长助力颇大,还能改良土壤。
这种养殖加种植的全链条循环发展模式,实现了基地和村民的双赢。杨瑛透露,今年计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大生产规模,为提升太原市农产品自主化、自给率贡献力量。同时,打算借助产业提升工程的契机,对产品进行升级改造,扩大循环养殖阵营,吸引更多村民投身养鸡行业。
山西太原阳曲县黄寨镇柏井村的这家蛋鸡养殖基地,以自动化养殖为引领,走出了一条产业共富的新路子。它不仅为当地蛋鸡养殖产业树立了标杆,也为其他地区探索乡村振兴、产业共富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相信在未来,这条产业共富链将不断延伸,带动更多人走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