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贡品“忻城糯玉米”身价倍增,品牌化战略叩开湾区大门

深秋的广州,荔湾区1906科技园扬韬广场上粥香四溢,人头攒动。一碗碗软糯香甜的广西忻城糯玉米粥,让见多识广的湾区食客赞不绝口。这场“土司贡礼香飘湾区”——2025年粤桂消费帮扶忻城糯玉米节暨忻城土司特色农文旅推介活动,成为忻城农业品牌化战略的华丽亮相舞台,昔日藏在深山的土特产,正以“土司贡礼”区域公用品牌全新形象,叩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大门,实现从粗产品成吨卖到精品按盒卖的价值跃升。 忻城糯玉米素有
昔日贡品“忻城糯玉米”身价倍增,品牌化战略叩开湾区大门

川东余家坪返乡种地卷出新高度:年轻人如何用果酱撬动百万订单

“大不了回老家种地”这句自嘲,在2025年秋天被钟敏和缪睫写成了真事。川东大巴山深处,海拔900米的余家坪,两间夯土房、一口柴火灶、十亩脐橙园,成了他们“卷”进农业赛道的起点。六年过去,他们把别人眼里的退路跑成了进路——去年橙子酱线上销售额132万元,带动周边27户果农增收,订单排到2026年春节。 从“嘴炮”到动手:辞职那天到底想了什么 缪睫把辞职信拍在人力总监桌上那天,北京正下暴雨。她手机里存
川东余家坪返乡种地卷出新高度:年轻人如何用果酱撬动百万订单

从一朵菊花看乡村振兴:贵州平塘金丝皇菊的七年蝶变与可复制密码

今年霜降一过,西关村的空气里就全是甜味。10月28日清晨,石明秀蹲在烘干车间门口,抓起一把刚出炉的金丝皇菊,轻轻一捏,花瓣碎成金粉。她身后的1200亩基地里,最后一批花正被装进印有“平塘茗菊”字样的纸箱,准备发往广州芳村茶叶市场。七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玉米地,亩产不足千元;如今,360万斤鲜花变成900万元产值,带动周边6个乡镇、187户农户、430名季节性工人,人均增收2.3万元。 从“单打独斗”
从一朵菊花看乡村振兴:贵州平塘金丝皇菊的七年蝶变与可复制密码

福建宁化:“鱼鳞坑”锁住水土,油茶林增产三成的秘密藏在这里

金秋十月,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淮土镇磜下村的千亩油茶林里,饱满的茶果压弯了枝头。村民廖永和带着大伙儿穿梭林间,赶着晴好天气抢收茶籽,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雨水虽然多,可咱们的油茶产量不降反升!”廖永和指着山坡上错落有致的“鱼鳞坑”说道,“这多亏了这些‘月亮窝窝’,就算遇上暴雨,山上的泥土也‘留得住’了,茶果产量比往年提高了三成多!” 他口中的“月亮窝窝”,正是宁化县林业部门与种植户共同探索出
福建宁化:“鱼鳞坑”锁住水土,油茶林增产三成的秘密藏在这里

雪峰山脚下“甜蜜突围”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坎上村猕猴桃如何靠镇村干部卖空两千斤

十月的金秋,湖南洞口县石柱镇坎上村的猕猴桃园早已不见累累果实,果农白帮胜手握崭新钞票,笑得眼角堆起褶子。今年,他家一两千斤猕猴桃全部售罄,还比往年多卖了三百斤,增收数千元。这份喜悦,不仅来自丰收,更源于一条被打通的销售新路——一条融合基层干部主动作为、数字工具赋能与本地特色资源有效对接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过去,坎上村的猕猴桃虽品质上乘——生长于雪峰山半山腰,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足,加之农户坚持生
雪峰山脚下“甜蜜突围”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坎上村猕猴桃如何靠镇村干部卖空两千斤

从“三无”到“鸽王”:板兰村肉鸽产业链的六年跃迁密码

霜降后的板兰村,早上六点不到,山雾里已经混进了鸽子扑棱翅膀的动静。谭朝敏趿拉着解放鞋,推开自家院门,顺手按下自动投料机的按钮——3000对种鸽齐刷刷抬头,像一片灰白相间的潮水。谁能想到,六年前,这个瑶家汉子连鸽苗都没摸过。 2019年春节,板兰村第一书记刘羽带着中国大唐的帮扶方案挨家挨户摸底。谭朝敏家墙上还贴着脱贫户的明白卡,卡上“产业空白”四个字刺眼。刘羽递上一张肉鸽养殖可行性报告,页脚印着“央
从“三无”到“鸽王”:板兰村肉鸽产业链的六年跃迁密码

天津西青区农文旅融合实践 乡村振兴的三种创新路径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天津市西青区正以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重新定义乡村振兴的内涵。这里没有千篇一律的“网红打卡”,也没有粗放开发的“景区复制”,而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走出三条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的农文旅融合之路:第六埠村以“红绿交融”实现生态与产业双赢,西闫庄村借“金藤串珠”打通城乡要素循环,白滩寺村靠“古艺新生”激活文化内生动力。这三种路径,共同构成西青区乡村振兴的立体图谱,也为全国同类地区
天津西青区农文旅融合实践 乡村振兴的三种创新路径

岳阳王鸽 “233” 模式精髓:精准匹配小农户能力 村集体养鸽月净利 6 万

凌晨四点,岳阳县杨林街镇王安村的鸽棚里,任林和妻子一人端筐、一人捡蛋,手电光扫过一排排“鸽公寓”,180多枚温热的鸽蛋被轻轻码进保温箱。三年前,这对夫妻还在深圳电子厂打螺丝;如今,3000对岳阳王鸽让他们在家门口年入32万元。把镜头拉远,同样的场景在岳阳县15个乡镇同步上演——“夫妻2人+3000对种鸽=年赚30万”的“233”公式,已让2000多户小农户告别打工路。 “3000对不是拍脑袋定的。
岳阳王鸽 “233” 模式精髓:精准匹配小农户能力 村集体养鸽月净利 6 万

福州探索城乡融合新路径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

金秋十月,稻浪翻涌,硕果盈枝。10月27日,福州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在永泰县召开。市委主要领导率各县(市)区及市直部门负责人深入乡村一线,实地观摩、交流互鉴、共谋发展。这场高规格、接地气的现场会,不仅展现了福州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新时代乡村建设,必须走产业筑基、因村施策、城乡共融的系统化发展之路。 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重
福州探索城乡融合新路径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

从湟中看高原“土豆链”:一粒薯种如何撬动3.6亿元大产业

西宁市湟中区海子沟乡景家庄村的早晨,总是被柴油机的轰鸣声叫醒。10月18日清晨,山发贵蹲在田埂上,抓起一把刚翻出来的马铃薯,拇指轻轻一掐,雪白的浆液顺着裂口往下淌。“青薯9号,淀粉15.4%,这一把就能榨出半碗粉。”他咧嘴笑,牙齿和土豆皮一样带着泥土的白。身后,26.67公顷的田垄像被梳子梳过,收获机走过的地方,金黄的土层翻出带着潮气的薯块,妇女们麻利地分拣、装袋,嘴里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
从湟中看高原“土豆链”:一粒薯种如何撬动3.6亿元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