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大米:优质品种、良好生态、创新模式与政策支持助力‘米界顶流’

9月18日,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松江区小昆山镇万亩良田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小昆山镇大米加工厂的启用,不仅解决了农户稻谷加工的问题,还提升了‘松江大米’的附加值。这一改变,使得‘松江大米’从单纯的‘卖稻谷’转变为‘卖大米’,为当地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小昆山镇自2008年启动小城镇改革试点以来,用十年时间建成了一个总面积达168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今年,该镇共种植了900亩早稻,主要品种为‘松早香1号’。为了确保早稻收割顺利进行,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早在8月底就开始了各项准备工作。他们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准确判断稻谷的成熟度,并协调维修团队对全镇的收割机进行了全面检修,确保每一台机器都能以最佳状态投入使用。

小昆山早稻收割场景

在收割当天,金黄色的稻穗被迅速卷进车舱,通过出舱口,饱满的稻谷源源不断地装进拖拉机车斗里。割稻、脱粒、粉碎秸秆、装车,全程机械化作业一气呵成,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种粮大户方冠军随手拿起一把刚收割的稻穗,轻轻一搓,金黄的谷粒便从指间滑落下来。他满脸笑容地说:‘今年雨水均匀、光照充足,早稻穗大粒满,看这谷粒,每颗都是饱满的!’

好稻谷,首先来源于好品种。据松江区农委介绍,松江区先后育成了香型软米水稻品种‘松早香1号’和‘松香粳1018’,连续多年在市级、国家级优质稻米品尝品鉴中获得金奖,为‘松江大米’赢得了广泛的市场口碑。2025年,松江区优质稻种植面积达9.9万余亩,占水稻总面积的63.5%。

‘好品种、好生态、好模式和好政策,是支持过去以及今后松江大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四要素。’松江区农业农村委主任黄建春表示,优良品种带来了高品质产品,更逐渐孕育形成了‘松江大米’优质、绿色、安全的高质量发展‘基因’,奠定了松江大米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底色。

松江区地处上海市西南部,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期。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土壤耕地,加上自然的温、光、水、气、土的良好配合,造就了松江大米的独特品质。松江大米米粒大小均匀,饱满清香,晶莹半透明,米饭柔软有弹性,食味清淡略甜,表面油光。松江大米成功申报获批成为沪上第一个稻米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等一系列国字号品牌。

松江大米

2020年,松江区开始创新实践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围绕稻米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同步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大米质量和附加值。2025年,松江全区共有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12家,签约带动家庭农场424户次,带动营销优质水稻6.29万亩。

近年来,松江区出台《关于促进松江区优质稻米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为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发展明确方向,提供支持。同时,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松江区持续增加资金投入,目前,全区共拥有粮食烘干、加工基地9个,具备3200吨日烘干、20吨/小时稻米加工服务能力,为‘松江大米’持续稳定加工销售供应提供强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