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7月上行

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数据显示,7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达130.1点,相较于6月上涨1.6%,此次上涨主要受肉类和植物油国际价格攀升的驱动。

肉类价格指数表现突出,7月平均为127.3点,环比上涨1.2%,还创下历史新高。这波涨幅主要得益于牛肉和羊肉价格上扬,背后是强劲的进口需求,特别是中国和美国的大量进口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禽肉价格也有小幅走高,巴西在重获高致病性禽流感无疫区地位后,多个主要贸易伙伴陆续恢复从巴西进口禽肉,使得市场供应与需求关系发生变化,带动了价格上升。不过,猪肉价格却呈现下跌态势,全球需求低迷而供应充足,尤其在欧盟地区,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价格下滑。

植物油价格指数在7月表现抢眼,平均为166.8点,环比大幅上涨7.1%,达到近三年高位。棕榈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报价上涨是主要因素。国际棕榈油价格上行,源于强劲的进口需求以及其在市场上的价格优势不断扩大;美洲生物燃料行业对原料需求前景乐观,为大豆油报价提供了有力支撑;葵花籽油价格上涨则是因为黑海地区季节性供应趋紧。

乳制品价格指数7月平均为155.3点,较6月微降0.1%,这是自2024年4月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跌。其中,黄油和奶粉国际价格下跌,反映出出口供应充足而进口需求,尤其是亚洲地区需求低迷的现状。不过,国际奶酪价格却持续上涨,亚洲和近东市场强劲的需求,加上欧盟出口供应收紧,共同推动了奶酪价格上涨。

食糖价格指数7月平均为103.3点,环比微降0.2%,已连续五个月下跌。预计2025/2026年度全球食糖产量将复苏,巴西、印度和泰国等主要产糖国的产量预期增加,对全球糖价形成下行压力。但全球食糖进口需求出现反弹迹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糖价的总体跌幅。

谷物价格指数7月平均为106.5点,较6月下降0.8%,其中小麦和高粱价格跌幅超过了玉米和大麦价格的涨幅。整体来看,7月各类食品价格指数有涨有跌,反映出全球食品市场复杂的供需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