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茶香飘出共富路:南澳“先锋工场”激活乡村一池春水

初秋的汕头南澳岛云澳镇云星村,马鞍山茶叶加工厂里茶香四溢。广东水云涧茶业负责人柯英伦捻起一撮新焙的单丛茶,向来访的客商热情介绍:“这是我们刚出炉的海岛单丛,您尝尝这独特的香气。”厂房外,百亩茶园层层叠叠,农户们正忙着采摘秋茶。

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源于南澳县探索实施的“先锋工场”村企联建模式。近年来,南澳县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通过党组织搭台、村集体出资源、企业出技术的方式,让一个个“沉睡”的乡村资源被重新激活。

党建引领,破解海岛乡村发展难题

作为海岛县,南澳虽然自然资源丰富,却长期面临着交通不便、产业薄弱、年轻人外流等困境。“如何让乡村资源活起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南澳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3年起,南澳县选取西山农村、后花园村、云星村、中柱村等4个村作为首批试点,探索“先锋工场”共建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村党组织主动作为,盘活村里的闲置宅基地、旧厂房、集体商铺等资源,引进企业进行合作开发。

一片茶叶的蜕变之路

在云星村,村党组织与广东水云涧茶业共建的“先锋工场”让当地茶产业焕发新生。“我们不仅要制好茶,更要打响‘海岛单丛’品牌!”公司骨干余泽辉指着崭新的生产线介绍。在村党组织的协助下,茶厂成功取得SC认证,并申报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推动茶叶生产走向标准化。

“党组织真是我们发展的‘贴心人’。”柯英伦感慨道。村党组织不仅帮助对接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部门,还积极争取省市协作资源,为企业解决设备购置、物流优化等实际困难。如今,云星村的单丛茶基地已发展到百亩规模,蜜兰香、鸭屎香等特色茶品远近闻名,今年初就为村集体带来4.5万元收入。

渔港边的“共富工场”

清晨的中柱村渔港,渔船陆续靠岸,一箱箱海鲜被直接运往村里的“先锋工场”——南泰水产加工车间。“现在省心又赚钱!”老渔民曾伯笑着说。去年底,中柱村党组织与南泰水产联建“先锋工场”,形成“渔船直收—集中加工—精准销售”的闭环模式。

村集体将闲置商铺租给企业作加工场地,既解决了企业生产空间问题,也为村集体带来稳定租金。更重要的是,工场为村里留守老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年纪大了不方便外出,现在家门口分拣海货,一天最少150元,还能照顾家里,很知足。”村民林叔一边处理鱿鱼一边说。在开渔旺季,这个工场日均吸纳劳动力超10人,年均带动就业约2000人次。

茶旅融合走出新路子

深澳镇后花园村素有“南澳茶乡”美誉。村党支部坚持“以旅富村、以茶富农”,党员干部带头种茶制茶,带动群众发展茶产业,形成千亩茶园规模。2024年,全村茶产业收入达550万元。

村党组织与宋茗文旅公司联建“先锋工场”,打造“海阔天空”观景平台、四季花海、采茶体验等项目,去年吸引游客约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万元。

电商赋能农产品出村进城

在后宅镇西山农村,“先锋工场”则探索出“农旅研学”融合新路。通过与南澳四季田园、广东耕云科技等企业联建,这里白天举办“走进艺术田园”活动吸引游客,夜晚则在“西山农特馆”开展电商直播助农。

“以前玉米总愁卖,现在工场包收包销还搞直播,去年我家多赚了好几千!”村民陈叔喜悦地说。实施“玉米上行”计划后,农特产品实现统一购销,附加值显著提升。

从云星茶的醇香,到中柱渔产的鲜美,再到后花园的茶旅融合、西山农特的电商畅销,南澳的“先锋工场”模式正让这片海岛焕发勃勃生机。党组织引领下的村企合力,不仅盘活了集体资源,降低了企业成本,更托起了村民“稳稳的幸福”,为海岛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先锋工场’建设,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南澳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模式正在全县推广,预计将有更多村庄借此实现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