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苗期如何有效预防猝倒病、霜霉病和菜青虫?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其苗期(出苗至5—6片真叶)是决定群体结构与后期产量的关键阶段。然而,这一时期恰逢秋末冬初,气温波动大、湿度高,极易诱发猝倒病、霜霉病,并遭遇菜青虫等害虫集中危害。若防控不及时,轻则造成缺苗断垄,重则导致毁种重播,直接影响全年油菜生产大局。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监测,2023年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苗期病虫害发生面积超1200万亩,其中猝倒病在低洼田块发病率高达30%,
油菜苗期如何有效预防猝倒病、霜霉病和菜青虫?

10月下旬后蛋鸡需补充人工光照至多少小时?分早晚两次补充有何好处?

进入10月下旬,我国大部分地区日照时间明显缩短,自然光照每日不足10小时。对于正处于产蛋高峰期的蛋鸡而言,光照不足将直接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导致产蛋率下降、蛋重减轻,甚至引发换羽。如何科学补充人工光照,成为秋冬季节蛋鸡养殖的关键管理措施。 根据农业农村部《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NY/T 3845-2021),产蛋期蛋鸡每日总光照时间应稳定维持在16小时,光照强度为10—20勒克斯(lx)
10月下旬后蛋鸡需补充人工光照至多少小时?分早晚两次补充有何好处?

如何辨别真假种子?买种子要注意什么?

种地最怕什么?很多农民朋友都会说:最怕买到假种子!辛辛苦苦忙活大半年,要是种子出了问题,那一年的收成就打水漂了。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跟大家聊聊怎么辨别种子真假,希望能帮到大家。 什么样的种子算假种子? 我们先得知道什么是假种子。下面这几种情况都属于假种子: 用商品粮冒充种子,这种发芽率特别低; 标签上写的是A品种,袋子里装的却是B品种; 种子已经变质或者过期了,还拿出来卖; 发芽率达不到国家标
如何辨别真假种子?买种子要注意什么?

农村 “一户一田” 试点与土地归并如何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能为农户带来哪些好处?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日益凸显:一户农民承包十几块地,小的不足一分,大的不过一亩,东一块西一块,不仅农机进不去、灌溉难覆盖,连日常管理都耗时耗力。为破解这一困局,安徽、江苏、陕西等地陆续开展“一户一田”试点,将分散地块归并整合,并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低产变高产”的新路径。 这一改革并非简单“调地”,而是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
农村 “一户一田” 试点与土地归并如何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能为农户带来哪些好处?

秋冬肉牛容易掉膘,有哪些低成本的秸秆青贮技术要点?

进入秋冬季节,气温骤降、牧草枯黄,肉牛养殖面临“饲料短缺、营养不足、掉膘严重”三大挑战。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统计,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全国肉牛平均日增重下降30%—50%,部分粗放管理场甚至出现体重负增长。而与此同时,秋收后大量玉米、水稻秸秆被焚烧或废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如何将“废秸秆”转化为“黄金料”?秸秆青贮技术正是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它不仅能有效保存秸秆营养,提升适口性,
秋冬肉牛容易掉膘,有哪些低成本的秸秆青贮技术要点?

什么时候给石榴树浇水?给石榴水浇水有什么技巧?

种了这么多年石榴树,我深深体会到浇水是门学问。浇多了烂根,浇少了落果。根据我的经验,给石榴树浇水要看季节、看树龄、看土质,不能一概而论。 四季浇水各不同 春天石榴树发芽时,要保证土壤湿润。我在河北的果园,一般隔10到15天浇一次透水。记得前年春天特别旱,我适当增加了浇水次数,那年开花量明显多了不少。 夏天是石榴最需要水的时候,特别是果实膨大期。我在最热的那几周,每周浇一次,每棵树大概浇20-30升
什么时候给石榴树浇水?给石榴水浇水有什么技巧?

冬季蛋鸡产蛋率下降,调整饲料配方时要加哪些营养成分?

进入12月后,北方大部分蛋鸡舍光照短、温度低、通风受限,鸡群采食量虽上升,产蛋率却普遍下滑3-8个百分点,同时伴随软壳蛋、破壳蛋增多。问题根源在于“低温应激+营养失衡”。本文依据《蛋鸡饲养标准》(NY/T 33-2018)与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CARS-40)最新试验数据,系统梳理冬季产蛋率下降的核心原因与饲料营养调整方案,提供可复制的配方模板与示范案例,供规模化鸡场与家庭农场直接套用。 1.
冬季蛋鸡产蛋率下降,调整饲料配方时要加哪些营养成分?

种姜土壤多深才能长出好生姜?种姜有什么技巧?

种过姜的人都知道,埋多深直接影响收成。埋浅了姜块长不大,埋深了苗都出不来。经过多年实践和科学研究,我们发现种姜深度需要根据土壤、气候和品种灵活调整。 土壤决定基础深度 种姜前,先看土质。黏土地透气差,要浅种。江苏徐州姜农老张在黏土地试过,5厘米深的出苗率比8厘米高了12%,而且烂姜情况少了很多。沙土地正好相反,保水性差,需要种深点。云南文山的种植户发现,沙壤土种到8厘米深,土壤湿度稳定,产量能提高
种姜土壤多深才能长出好生姜?种姜有什么技巧?

黄淮海麦区适期播种的温度标准是什么?晚播后怎么调整播量?

黄淮海麦区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45%以上,播期温度与播量选择直接决定冬前壮苗形成与最终产量。近年来,秋季连阴雨、玉米晚收等因素导致适播窗口收窄,农户普遍面临“何时播、播多少”的决策难题。本文依据农业农村部《2024年黄淮海夏玉米冬小麦“双晚”技术意见》及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最新试验数据,明确适播温度区间,给出晚播播量递增模型与配套管理要点,供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技人员田间决策参考。 一、适播温度:1
黄淮海麦区适期播种的温度标准是什么?晚播后怎么调整播量?

玉米很少当主食吃,凭什么与水稻小麦并称世界三大主粮?

在许多中国人的日常饮食中,米饭、馒头、面条是餐桌主角,而玉米更多以煮棒子、爆米花或玉米糁的形式偶尔出现。不少人因此产生疑问:既然玉米很少被当作主食直接食用,为何它能与水稻、小麦并列,成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实则折射出现代农业与粮食安全体系的深层逻辑。 事实上,玉米的“粮食”身份,并非仅由人类直接食用比例决定,而是基于其在全球食物系统中的综合贡献——包括作为饲料支撑肉蛋奶生产、作为
玉米很少当主食吃,凭什么与水稻小麦并称世界三大主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