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大棚种菜,别光顾着保温增产,病虫害才是暗地里“偷产量”的大敌。棚里温度高、湿度大、通风差,简直就是病虫害的“温床”。尤其是霜霉病、灰霉病、白粉虱、蚜虫这些“老油条”,一不注意就能让你一棚菜毁于一旦。今天咱就唠点实在的,说说冬天大棚防病治虫的几条硬招,都是老农多年攒下的经验,照着做,少走弯路少赔钱。

第一招:防病先防“湿”,湿度是万病之源。冬天为了保温,很多农户不敢放风,结果棚里雾气腾腾,叶片上全是水珠——这正是霜霉病、灰霉病最爱的环境。解决办法很简单:浇水别大水漫灌,改用滴灌或膜下暗灌;早上揭帘后,等棚温升到25度以上再开小口通风排湿,下午三点前关风口保夜温;阴天也要短时通风,别怕降温,湿气不排,病就来了。
第二招:灰霉病专挑“弱处”下手,摘老叶、清残花是关键。灰霉病最爱从开败的花、老叶、伤果开始侵染,尤其在番茄、黄瓜、草莓上最猖狂。每天进棚第一件事,就是把打掉的老叶、病果、残花收拾干净,装袋带出棚外深埋或烧掉,千万别堆在棚角——那就是病菌的“大本营”。发现零星病果,马上摘除,喷点啶酰菌胺或腐霉利,控制住别蔓延。
第三招:对付白粉虱、蚜虫,黄板+防虫网是基础,关键在“早”。这些小虫子繁殖快、抗药性强,等满棚飞的时候再打药,基本就晚了。进苗前先把棚里彻底清理一遍,门口、通风口都装上40目防虫网。棚里挂黄板,每亩挂30到40块,悬在植株顶部15公分处,粘满就换。发现虫口上升,别等,马上用吡虫啉、噻虫嗪轮换喷雾,重点喷叶片背面,隔5到7天再喷一次,打断繁殖链。
第四招:别迷信“万能药”,轮换用药+生物制剂更长久。很多农户一种药连着打三四遍,结果虫子病菌产生抗性,越打越没用。正确做法是:杀菌剂、杀虫剂轮换用,比如这回用吡虫啉,下次换螺虫乙酯;杀菌剂今天用嘧菌酯,下次换春雷霉素。有条件的可以引入生物防治,比如释放丽蚜小蜂对付白粉虱,用枯草芽孢杆菌预防真菌病害,安全又长效。
第五招:阴雪天别闲着,熏棚+补光防病两不误。连续阴天没法喷药?那就用烟雾剂或粉尘剂,比如百菌清烟剂、异丙威烟剂,晚上关棚后点燃,一亩一盒,熏一宿,第二天早上再通风。同时,阴天也要尽量揭帘子,哪怕一两个小时,让菜见点散射光。有条件的用植物补光灯,每天补3到4小时,苗子不弱,抗病力自然强。
防病治虫,七分靠防,三分靠治。别等看见病斑虫子才着急,从整地、选苗、温湿度管理、通风透光这些日常细节抓起,把环境调好了,病虫害自然没空子可钻。冬天大棚管理精细一点,开春你数钱的时候,就知道这些功夫没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