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过菠菜的人都知道,这种菜说好种也好种,但要种得又好又多,还真不容易。有时候叶子发黄,有时候长得慢,还有时候突然就开花了。其实这些问题背后,都有具体的原因。今天咱们就来把种菠菜可能遇到的问题一个个理清楚。
一、为什么菠菜长不大
温度不对,菠菜就长不好
菠菜最喜欢凉爽的天气,温度在15-20度之间最合适。温度太高,特别是白天平均温度超过25度,菠菜就会长得很慢,叶子变薄,还容易抽薹开花。一旦开花,这棵菠菜基本上就长不大了。
温度太低也不行。虽然菠菜比较耐寒,但持续的低温会让它停止生长,严重的时候还会冻伤。这就是为什么春天播种太早,或者秋天播种太晚,菠菜都长不好的原因。
光照太强或太弱都不行
菠菜对光照很敏感。春天和初夏白天时间变长,菠菜就容易抽薹,这就是为什么春菠菜往往长不大。但如果光照不足,比如连续阴雨天,或者种得太密,菠菜就会徒长,叶子发黄变薄,看起来瘦瘦弱弱的。
浇水是个技术活
菠菜缺水的时候,叶子会变小变厚,摸起来粗糙,生长速度明显变慢。但水浇多了更麻烦,土壤积水会导致烂根,叶子发黄,还会引发各种根部病害。最麻烦的是,积水造成的烂根是很难恢复的。

二、土壤和肥料的问题
土壤要疏松透气
菠菜的根需要顺畅地呼吸和生长。如果土壤板结,根扎不下去,上面的叶子自然长不好。土壤的酸碱度也很重要,菠菜喜欢中性或微碱性土壤,pH值在6.5-7.5之间最合适。土壤太酸的话,根长不好,还容易出现缺钙缺硼的症状。
施肥要均衡
底肥不足,菠菜后期肯定长不动。但追肥更要讲究,氮肥不够,叶子发黄长不大;氮肥太多,叶子虽然看起来绿油油的,但很娇嫩,容易生病,而且硝酸盐含量容易超标。
微量元素也很重要,缺钙会让新叶边缘干枯,像被火烧过一样;缺硼会导致心叶长不出来,或者长得奇形怪状。
病虫害要及时防治
霜霉病、炭疽病这些病害会直接破坏叶片,影响光合作用。潜叶蝇、蚜虫这些害虫不但会啃食叶片,还会传播病毒。一旦得病或者生虫,菠菜的产量肯定受影响。
种植密度要合适
种得太密,菠菜之间会互相争夺阳光、水分和养分,最后都长得又小又弱。种得太稀,虽然单棵可能长得大,但总产量上不去。

三、菠菜品质问题
外观不好看卖不上价
叶子颜色发黄、有病斑虫孔、大小不整齐,这些都会影响菠菜的商品价值。采收后如果不及时处理,叶子很快就会失水萎蔫,看起来就不新鲜了。
口感不好没人爱吃
有时候菠菜吃起来很粗糙,纤维太多,这通常是因为生长期间温度太高、缺水,或者快要抽薹了。还有那个涩味,主要是草酸含量高造成的,在高温干旱条件下,菠菜的草酸含量会更高。
四、安全问题
硝酸盐超标最要警惕
在光照不足、温度太低,或者氮肥施得太多的情况下,菠菜吸收的硝酸盐来不及转化,就会在叶片里积累。所以采收前一定不要追施氮肥。
农药残留要注意
如果使用了高毒农药,或者用药后没等到安全间隔期就采收,农药残留可能会超标。建议大家尽量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且一定要遵守安全间隔期。
重金属污染要防范
如果种植的土壤或者灌溉用水被污染了,菠菜可能会吸收重金属。所以在选择种植地块时,要避开污染源。
五、怎么种出又好又多的菠菜?
选对品种
要根据种植季节选择品种。春天种要选耐抽薹的,夏天种要选耐热的,秋天种要选产量高的。
合理安排种植时间
在山东地区,秋天播种、秋冬收获的菠菜品质最好。要避开高温长日照的季节,除非你选了特别耐抽薹的品种。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种植前要深翻土壤,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追肥时要平衡氮磷钾的配比,适时补充微量元素。
科学浇水
要小水勤浇,避免土壤忽干忽湿。雨季一定要注意排水,绝对不能积水。
病虫害要提前预防
最好实行轮作,不要连年在同一块地种菠菜。可以使用防虫网、黄蓝板这些物理防治方法。如果需要用药,要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且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适时采收
要在菠菜最好的时候采收,不要等到抽薹或者植株老化。采收后要尽快预冷,保持新鲜度。
种菠菜确实需要细心,但只要把这些问题都注意到了,种出鲜嫩可口的菠菜并不难。关键是了解菠菜的生长习性,在每个环节都做到位。这样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保证品质,让大家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