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晚了怎么补救?

对于黄淮海地区种植的半冬性小麦来说,播种时间是影响收成的关键因素。适期播种能让小麦在入冬前积累足够温度,形成壮苗,为后续分蘖、越冬和春季生长打下坚实基础。但如果因为天气、前茬作物收获晚等原因耽误了播种,容易导致苗弱、分蘖少,直接影响产量。不过别担心,即使播期延迟,只要采取以下科学措施,依然能争取好收成。

一、适当增加播种量,保证基本苗数

播种时间推迟后,小麦冬前分蘖能力会下降,需要通过增加种子用量来确保足够的植株数量。一般来说,比正常播期每晚一天,每亩地应增加0.5-1公斤种子。如果延迟超过15天,播种量可从常规的10-12公斤增加到15-20公斤,让基本苗数保持在25-30万株。

要注意的是,增加播种量不是越多越好。过度密植会导致田间通风透光差,增加病害和倒伏风险,需要根据品种特性和延迟天数合理调整。

二、提高播种质量,促进出苗整齐

晚播时,土壤条件和温度可能不太理想,更需要精细播种:

尽量采用机械条播,行距控制在20-25厘米,确保种子分布均匀、深浅一致

根据土壤湿度调整播种深度,湿度合适时播3-4厘米深,偏旱时可加深到4-5厘米

播后及时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吸水发芽,缩短出苗时间

三、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弱苗转壮

晚播小麦的管理要突出“早”和“促”:

如果基肥不足或地力较差,播种后可结合浇“蒙头水”,每亩追施5-8公斤尿素

越冬前如果苗情仍然偏弱,可在气温高于5℃时,每亩再追施3-5公斤尿素,提高抗寒能力

春季返青后要早施肥,每亩施用8-10公斤尿素加5公斤磷酸二铵,促进分蘖成穗

四、重视田间管理,防控病虫草害

晚播小麦苗小苗弱,抵抗力差,需要更加细心的管护:

除草尽量在冬前进行(小麦3-5叶期),选择安全药剂;如果错过时机,可在春季返青后、拔节前补除

重点监测纹枯病、根腐病和蚜虫、红蜘蛛,冬前可喷施杀菌剂预防病害

及时清理田间沟渠,避免积水导致根系缺氧

总之,面对播种延迟的情况,要掌握“以密补晚、以肥促长、以管保苗”的原则,通过调整播种量、提高播种质量、加强水肥管理和田间管护,完全有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具体操作时,还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才能取得最好的补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