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微风轻拂,稻香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踏入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周坪水稻制种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龙江河波光粼粼,沿岸广袤无垠的稻田里,金黄的稻穗在风中翩翩起舞,仿佛在诉说着即将丰收的喜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丰收在望的美好景象。
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岑巩县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和富民强县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政府搭台、龙头引领、科研赋能、联农带户”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种业振兴行动,通过科技赋能育种、育苗、移栽、管理、收割、烘干精选这“六个关键环节”,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技术服务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水稻制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水稻育秧环节,创新技术带来了显著变革。“今年我们引进了‘印刷播种’技术。”贵州兆丰种业有限公司技术员谌洪树自豪地介绍道。这项神奇的技术借助带有微孔的不锈钢滚筒和可降解纤维育秧纸,将经过杀菌处理的种子用淀粉胶精准固定,如同绘制一幅精美的画卷一般“印刷”出来,每小时竟能“复制”70亩。与传统方式相比,每亩成本降低了150至200元,而且播种均匀,移栽后产量可提升20%,为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育苗移栽环节同样展现出科技的力量。岑巩县拥有丰富的坝区资源,其中200亩以上坝区49个,1000亩以上的坝区18个。在育苗移栽季节,除了人工完成拉线、搬运秧苗等基础工作外,坝区大力推广新型插秧机作业。这种插秧机栽植深度均匀、秧苗密度适宜,单台机器两人一组操作,每天可完成育苗移栽30至40亩。与人工移栽相比,每亩可增产20%至30%,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田间管理环节,科技更是无处不在。“在秧苗分蘖期追肥时,植保员驾驶无人机在坝区连片的稻田上空灵活穿梭作业。通过智能终端操控设备,将肥料转化为细密雾粒均匀播撒田间。设备搭载RDK纳米级精准定位系统,作业误差控制在1厘米以内,具有高效、精准、均匀、省工的显著特点,每小时能完成50余亩。”岑巩县农业农村局正高级经济师代国权详细介绍道。秧苗病虫害防治与除草也采用“飞防”技术,无人机低空掠过秧田,生物制剂在旋翼下化作薄雾,精准喷洒在翠绿的稻穗上,促进秧苗茁壮成长,每小时能完成120余亩。在水稻“花粉活性黄金期”,岑巩县推广“空中赶花”技术,植保无人机在坝区田间低空飞行,机翼产生的强大气流均匀地将父本水稻的花粉扬起,精准地传播到母本水稻上,为实现稳产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植保人员通过预设航线和动态调高,单机1小时作业100亩左右,效率是人工的20倍以上。

为了实现更智能化的管理,岑巩县建立了水稻制种物联网系统和“智慧制种”APP平台。“我们通过这个系统能实时精准掌握水稻制种生长现状数据,科学指导农户进行田间管护,有效提升了生产管理和基地监管效能,降低成本30%以上。”岑巩县农作物种子站站长蒋大勇说。目前,县内已建成稻田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5000亩,共配备高清视频监测设施26套、气象环境监测加密站点设施48套,传感器实时抓取墒情、光照、虫情等数据,并建成病虫害数字化监测点5个,拥有农机监测终端设备10套,智能农机127台,在农田应用北斗导航辅助作业系统、无人机自动巡航田间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了“手机看田、云端管农”。
种子收割环节,机械化作业大显身手。每年水稻种子成熟时,岑巩县将收割机开进大小坝区,机器在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轰鸣声,吞进去的是沉甸甸的稻穗,吐出来的是金黄色的稻种,集水稻脱粒、秸秆粉碎、种子装车于一体,大大节省了劳动时间。
烘干精选环节,科技保障了种子质量。“我们建成标准化烘干棚140间,拥有烘干机156台,日处理稻种能力840吨,彻底改变了‘晒种靠天’的被动局面,保障了稻种及时烘干。”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龙说,“我们还引进了光选机,对精选过后不达标的种子进行二次光选,把粉质化和霉变的种子筛选出去,确保种子达到质量要求。”

加工包装环节也实现了自动化。“我们公司拥有全自动种业加工生产线,每小时可包装种子10吨,将精选后的稻种包装好,打上防伪追溯码等产品信息,就可直接销售到省内外了。”陈龙高兴地补充说。
目前,岑巩县获得水稻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的大力支持,县内建成水稻制种研发试验基地1个、水稻优良品种示范基地1个、工厂化育秧分中心7个、乡镇产地加工服务分中心11个、现代种业供应链中心1个、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5个,夯实了现代种业的产业基础,极大地提升了种业生产水平。
如今,岑巩县产出的稻种不仅销往省内部分县市和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广西、广东等长江中下游一带地区,还将种子出口到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2025年,岑巩县水稻种子生产面积达4.23万亩,预计产出稻种930余万公斤,总产值逾2.6亿元,产业覆盖10个乡镇63个村,受益农民1.81万户8.12万人。水稻制种产业通过土地流转、产业务工、种子加工等,带动周边群众就业6万余人次,实现劳务增收600多万元。岑巩县正以科技为笔,绘就一幅水稻制种产业的壮丽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