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种植山药?种山药有什么技巧?

去年我在后院试种山药,本以为随便种下就能收获,结果种出来的山药又小又畸形。请教了农技站的老技术员才知道,种山药是个技术活,每个环节都要精心管理。今天就把学到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您少走弯路。

一、育苗关键:选好种、育壮苗

育苗时间很讲究。南方建议3月上中旬开始,北方要等到4月中下旬。如果使用地膜覆盖,北方可以提前到4月初。判断标准是地温稳定在10℃以上。

选种时要注意:

选择无病斑、无损伤的块茎,直径3-5厘米最合适

或者选用珠芽(零余子)育苗

将块茎切成10-15厘米小段,每段保留1-2个健壮芽点

消毒这一步不能省。用50%多菌灵500倍液加50%辛硫磷800倍液浸泡15分钟,晾干后再催芽。

我去年就是没消毒,结果烂了不少种薯。催芽时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铺10厘米厚细土,把种薯平放,间隔8-10厘米,覆土5-8厘米,盖上地膜。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60%-70%,15-20天就能出芽。等芽长到3-5厘米时就可以移栽了。

二、移栽定植:打好生长基础

移栽要等地温稳定在15℃以上。南方一般在4月上旬,北方在5月上旬。如果是用珠芽育苗,可以等到6月中下旬再移栽。

地块选择很重要:

要选土层深厚、排水好的沙壤土

避免连作,最好与玉米、水稻轮作3年以上

深耕50-60厘米,施足基肥

我邻居老张种山药很有一套,他每亩用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加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按行距80-100厘米起垄,垄高30-40厘米。

移栽时注意:

块茎苗按株距25-30厘米摆放,芽点朝上

珠芽苗株距20厘米,深度5-6厘米

栽后浇透水,可以加500倍生根剂

移栽后7-10天要检查成活情况,及时补苗。缓苗后浅耕除草,注意别伤到根系。

三、藤蔓管理:搭好架子引好蔓

移栽后20-40天,藤蔓进入快速生长期。当藤蔓长到20厘米时,就要及时搭架。我去年用的"人"字形架,高1.5-2米,效果不错。搭架能改善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消耗。

水肥管理要点:

缓苗15天后追施"提苗肥"

每亩用尿素10公斤加腐熟饼肥50公斤

在距植株15厘米处开沟施入

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沟灌补水

还要中耕1-2次,深度5厘米,既能除草又能松土。如果藤蔓过密,要摘除基部多余侧枝。

四、块茎形成:促分化防病害

移栽后40-70天是块茎形成关键期。这时要重施促薯肥,我在移栽后50天左右,每亩施硫酸钾15公斤加磷酸二铵20公斤。

土壤管理要注意:

培土1-2次,厚度5-8厘米

防止块茎外露变绿

高温时覆盖秸秆降温保墒

这个阶段要重点防治根结线虫病和炭疽病。整地时每亩施5%噻唑膦颗粒剂2公斤,能有效预防线虫病。

五、块茎膨大:保水肥防早衰

移栽后70-120天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膨大初期要追肥,我一般在移栽后80天,每亩施硫酸钾20公斤加尿素5公斤。同时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加0.2%硼砂溶液,10天一次,连喷2-3次。

水分管理很关键:

保持土壤湿度70%-80%

干旱时早晚浇水

收获前15天停止浇水

这时要控制藤蔓生长,可以轻提藤蔓防止茎节生根,但要禁止翻蔓,以免损伤根系。还要摘除基部老叶、病叶。

六、适时收获:保品质利贮藏

春栽山药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收获,要等茎叶枯黄、地温降到10℃以下。夏栽的要在11月中下旬霜冻前收完。

收获要选晴天,沿着垄一侧深挖,小心取出块茎,千万别弄断。我第一年收获时太着急,折断了好几根,特别可惜。

收获后要:

去除泥土,保留顶部芦头作种薯

在田间晾晒1-2天

避免暴晒

贮藏前用50%多菌灵800倍液浸泡10分钟,晾干后入窖。窖温保持8-12℃,湿度85%,堆放高度不超过1.2米,要定期通风。

七、重要提醒

如果土壤黏重,可以试试槽式栽培,用塑料槽或竹片引导块茎垂直生长,能大大减少畸形薯。

施肥要注意:

不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钾肥选硫酸钾,不要用氯化钾

这会影响山药品质

常年种植的地块,建议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加腐熟羊粪2000公斤整地,把土壤pH调到6.5-7.0,能有效抑制病菌。

种山药虽然工序多,但只要掌握好每个环节,就能获得好收成。希望我的这些经验对您有帮助,祝您种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