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之江大地遍地金黄,浙江省的晚稻已陆续进入成熟期,一幅忙碌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从田间地头的精细管护,到农机的全面“体检”,再到农技专家的精准指导,各方力量正通力协作,为夺取晚稻丰收、确保颗粒归仓做足最后冲刺。
田间管护:丰收前的“临门一脚”
在江山市虎山街道金坞村,连片的稻田在阳光下泛起金色波浪。江山市巧农人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毛雄强,正操作植保无人机为950亩晚稻进行收获前最后一次农药喷洒,重点防治稻飞虱和二化螟。
“临门一脚了,可马虎不得。”毛雄强坦言,尽管他第三年种植的“春优167”品种具有抗病性强、分蘖好等优点,但收获前的管护依然是决定产量的关键。从科学的水肥管理到绿色的病虫害防控,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收成。他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信心,预计亩产可达600公斤左右。

农机备战:确保机械“拉得出、打得响”
高效的机械化作业是保障秋收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嘉善县干窑镇,“窑望丰赢”农事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梅其伟告诉记者,他们已对中心的2台收割机、11台旋耕机和拖拉机等全部农机进行了全面“体检”,更换了磨损零件,加注了润滑油,确保每一台机械在收割季都能以最佳状态投入“战斗”。
据他介绍,干窑镇的双季晚稻预计在11月中旬开始收割。一台联合收割机每天能完成50至80亩的作业任务,效率远超人工。今年晚稻收割季,他们的服务面积预计将覆盖2.5万亩左右,为周边农户提供强有力的机械化支撑。
技术护航:专家下沉一线精准指导
在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农技人员的指导服务尤为关键。在温州市的一处农机维修网点,市农机化发展中心的技术人员正蹲点服务,手把手指导农机手进行保养。“机油散热器保养不当容易锈蚀老化,必须定期清洗,而且要加注专业冷却液,绝不能用水替代,否则会损害整个冷却系统。”技术人员耐心地讲解道,并同步宣传安全操作规范。
温州市农机化发展中心主任富姣介绍,今年全市单季晚稻与双季晚稻种植面积合计约95.57万亩,目前已陆续进入集中收割期。为确保抢收顺利,全市已提前检修保养联合收割机、拖拉机、谷物烘干机等各类农机具超3000台,为抓住晴好天气、加快收割进度提供了坚实的装备保障。

科学田管:水分管理贯穿始终
针对晚稻生长末期的田间管理,省农业农村厅的专家也给出了专业提醒。目前,全省大部分晚稻正处于灌浆至成熟期。
对于尚在灌浆结实的田块,应遵循“干湿交替、以湿为主”的原则,通过间歇灌溉促进根系活力,增强养分吸收能力,从而提高籽粒的饱满度和千粒重。而对于已进入成熟期的晚稻,则需逐步减少田间水量:成熟前期保持土壤湿润,确保灌浆充分;在计划收割前的7天左右,则应停止灌水,让田间自然落干。此举不仅能降低稻谷含水量,便于机械化收割并减少损失,还能促进秸秆成熟,为接下来的冬季农业生产做好准备。
从一颗颗饱满的谷粒到广袤无垠的金色海洋,浙江正用科技与汗水,精心守护着这份沉甸甸的丰收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