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犊牛到泌乳:肉牛高效饲养全流程技术要点

我国肉牛生产以国外优良品种与地方良种杂交为主,18-24月龄体重可达450-500kg,经济效益显著。然而,同一批犊牛进入育肥场后,日增重差距可达200g以上,根源多在0-6月龄的饲养管理细节。本文依据《肉牛饲养标准》(NY/T 815-2004)及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CARS-37)最新试验数据,系统梳理犊牛、育成牛、青年牛和哺乳母牛的关键管理节点,并给出可复制的示范方案,供养殖场(户)学习借鉴。

犊牛期(0-6月龄):决定终生增重的“黄金窗口”

1. 新生犊牛“三快”原则

快清理:接产人员立即清除鼻腔、口腔黏液,防止窒息;挤干脐带血液,距腹壁3-5cm剪断,并用7%碘酒充分浸泡,降低脐带炎发生率。

快喂初乳:出生后0.5h内灌服初乳4L(约占体重8%),1h内完成。初乳中免疫球蛋白(IgG)≥50mg/mL,可赋予被动免疫,使犊牛腹泻率下降42%。

快补铁:3日龄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200mg,预防舔食粪尿引起的缺铁性贫血,提高日增重9.6%。

权威出处: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犊牛初乳灌服操作规范》2021修订版

2. 早期补饲“三步走”

第1周:提供柔软优质苜蓿干草,自由采食,刺激瘤胃乳头发育。

第10-15日龄:涂抹泡软精料于犊牛口中,训练舔食。1月龄日采食量达200g,2月龄达400g。

第20日龄:添加胡萝卜丝20g/日,2月龄增至1kg;2月龄起给青贮100g/日,逐步增至1kg。

示范案例:河南周口某千头母牛场采用上述方案,犊牛3月龄体重达110kg,比传统放牧组提高18kg,每头犊牛增加收益约540元。

数据来源: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犊牛早期补饲试验总结》2022年

肉牛牛犊

育成牛(6-18月龄):日增重突破1kg的关键阶段

分群与运动

按性别、体重分群:7-12月龄为小育成,13-18月龄为大育成;公母分栏,防止早配。每群规模≤30头,占栏面积≥4㎡/头。

每天自由运动≥2h,可设置旋转式刷体器,促进血液循环,日增重提高6.8%。

日粮配方与精准供给

精料1.5-2kg/日+优质青干草1-2kg/日+青贮8-10kg/日,粗蛋白水平12%-14%,可消化能≥11MJ/kg。

精补料组成:玉米45%,麸皮15%,豆粕25%,食盐1%,预混料4%。采用TMR(全混合日粮)投喂,日增重可达1.05kg,比传统“精粗分离”提高0.18kg。

数据来源: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育成牛TMR饲喂技术规程》2020年

青年牛(18月龄-初产):控制膘情、防止难产

怀孕后期控料策略

怀孕5-7月龄:精料2kg/日,防止过肥;怀孕8-9月龄:根据体况评分(BCS)调整,BCS≥4.0减至1.5kg/日,BCS≤3.0增至2.5kg/日,但最高不超过3kg,避免难产。

乳房与运动管理

怀孕第5个月起,每日乳房按摩2次,每次3min,可促进乳腺发育,产后初乳量提高15%。

保证运动场干燥,每日驱赶运动1-2km,显著降低胎衣不下发生率(由12%降至4%)。

权威出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青年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2021年
https://cvm.cau.edu.cn/info/2021/1120.htm

出栏前的肉牛

哺乳母牛:产后45天配种率≥90%的核心措施

1. 围产期精细护理

产犊当天停料,仅饮麸皮盐水汤(水15kg+麸皮1.5kg+盐0.15kg+红糖0.5kg),清粪利尿、补充能量。

产后第1-3天:连打3天“产后康”(抗生素+缩宫素),同时饮10天红糖水,促进子宫复旧。

2. 营养与配种节奏

日粮:精料2-3kg+青干草2-3kg+青贮8-10kg,粗蛋白14%,钙0.6%,磷0.35%。

产后45-60天为最佳配种窗口,此时子宫已完全复旧,配种受胎率可达68%,比延迟90天配种提高12个百分点。

夏秋季以放牧为主,冬春季增加精料0.5kg/日,并持续供应微量元素舔砖,防止产后瘫痪及异食癖。

数据来源: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哺乳母牛饲养试验报告》2022年

降本增效路径:一场“精细化”革命

数字化体况评分:使用手机APP“肉牛BCS”拍照,AI识别背膘厚度,误差≤0.3分,替代人工目测,每百头牛节省1个劳动力。

副产品替代:利用当地白酒糟、番茄皮渣等副产物替代10%精料,吨饲料成本降低180元,日增重无显著差异。

粪污资源化:采用“固液分离+堆膜发酵”模式,3个月即可产出有机肥,按每吨280元销售,每万头牛年增加收入120万元。

权威出处:农业农村部生态总站《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南》2020年

肉牛高效饲养的核心在于“阶段细分、营养精准、管理数字化”。从犊牛初乳到哺乳母牛45天配种,每个节点都有明确的技术指标与经济阈值。建议中小牧场优先落地“初乳灌服+TMR+数字化BCS”三大改造,一次性投入<15万元,可实现日增重提升15%,繁殖率提高10%,单头肉牛综合效益增加600元以上。未来,随着副产物发酵、粪污能源化等技术的成熟,肉牛产业将实现“增产-降本-环保”的三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