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丹阳:农村女孩靠无人机逆袭,年销百万成致富带头人

初涉无人机领域时,樊丹阳每日在田间奔波,日行一两万步是常态。播种、施肥、除虫,每一个农业环节她都从零学起。回忆起这段经历,樊丹阳坦言:“身为女孩子,我胆子不大,对机械类事物本就心怀畏惧。但抱着不能被父亲‘看轻’的想法,既然决定尝试,就只能硬着头皮坚持。”真正上手操作时,她才发现这完全是门技术活,一开始连遥控器都拿不稳,满心担忧操作失误。然而,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儿,她咬牙挺过了磨合期。

2020年年初,樊丹阳参加了镇里组织的“新农人”无人机操控培训班,成功考取驾驶证后,在自家农场正式“上岗”,成为镇里首位90后“女飞手”。农业劳作具有季节性,农忙时无人机故障频发,维修师傅有时无法及时赶到,为了不耽误农时,樊丹阳决定自学维修技术。白天,她在田间实操无人机;夜晚,她挑灯钻研说明书。如今,她已能独立排除许多常见故障,曾经对她存疑的父亲,也对她刮目相看。

樊丹阳不仅自己掌握了技术,还成为课堂内外的“技术布道者”。在与村干部交流中,她了解到村里部分农户对新型农机持观望态度。于是,她主动组织无人机现场演示活动,邀请周边农户观摩体验。演示现场,无人机高效作业的场景让农户们惊叹不已。一位大叔感慨:“这可比我们人工播撒快十倍!”农户张海平试飞后激动地说:“没亲自操作过,真难以想象这高科技机械如此省力高效!”在樊丹阳的指导下,许多农户当场报名学习技术。

这次演示活动成为转折点,樊丹阳顺势牵头组建了一支飞防队,负责培训技能。如今,这支飞防队为周边农户提供无人机植保服务,累计服务农田超20万亩,带动万余亩粮食增产,极大提高了种田效率。除了无人机,樊丹阳还跟随下乡农业专家学会了拖拉机、插秧机、开沟机等先进设备的操作。她的农场成了“田间课堂”,每周都有农户前来学习,樊丹阳欣慰地说:“虽然累了点,但教会一个人,能省百亩工,值!”

然而,“爱折腾”的樊丹阳并未满足于此。种粮规模扩大、产值增长后,她又开始思考新的发展方向:“难道农民只需耕好田、种好地就行吗?大米卖不上价,就得做深加工!”作为“行动派”,她立即付诸实践,却遭遇了挫折。由于水稻附加值低,单一产品销路不畅。几次失败后,她意识到单打独斗难以成功,要从“新农人”成长为“兴农人”,不仅要懂农业生产,还要具备策划、市场、经营、管理等多方面能力。

在宁波市海曙区“新农人”培育政策的支持下,樊丹阳从无人机飞手成功蜕变为乡村CEO。她联合周边32位农户,将优质农副产品集聚起来,统一品牌标识、质量标准和管理运营,推出“南塘河”品牌。通过订单化种植、代加工、直播带货等多元化方式,搭建起从农田到终端消费市场的桥梁。“禾品”大米、“禾膳”米糕等四大系列产品一经上市,年销售额便突破20万元。

此外,樊丹阳还开发了稻田农事体验项目,将稻田变成游乐场,吸引亲子家庭参与插秧、收割,还与研学团队合作。如今,农场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文旅板块产值突破100万元。

“现在农民不只是‘种地的’,更是‘造梦的’。”樊丹阳感慨道。看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田间,她坚信:“农业不是夕阳产业,而是充满希望的朝阳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