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西海固的褶皱深处,杨坪村这个曾被贴上“苦瘠甲天下”标签的村落,正因一位90后女村支书的到来悄然蜕变。当26岁的张玮拖着行李箱踏进这个近1600人的山村时,迎接她的不仅是漫天黄土,更有村民们质疑的目光:“外地来的小丫头,能懂咱庄稼人的事?”
破茧:从质疑声中走出第一步
上任首日,张玮在村部会议室遭遇了“下马威”。老支书敲着烟袋锅说:“村里后生都出去打工了,倒让个女娃娃来当家?”她躲在厕所抹眼泪时,会计林艳莉递来纸巾:“慢慢干,咱都看着呢。”这句西北方言的安慰,成了她扎根山村的定心丸。
面对春耕物资统计难题,张玮带着笔记本走遍12个村民小组。当发现村民对政策文件一头雾水时,她突发奇想:“咱们搞直播解读!”这个提议让会议室炸开了锅,60岁的老会计拍着桌子反对:“娃娃家尽整些花里胡哨的!”但当看到直播间涌入的两千多村民,老会计默默记下了操作流程。

成长:直播间里的政务革命
每天中午的政务直播间,成了杨坪村的新风景。张玮和村干部们轮番上阵,用“土豆+鸡蛋”的朴实语言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有次直播中,村民王大爷连麦提问:“今年种玉米有补贴不?”张玮立即调出政策文件逐条讲解,屏幕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这闺女实在,比看报纸强多啦!”
这种创新并非一帆风顺。首次直播宣传茹河瀑布时,张玮因紧张将“生态旅游”说成“山沟沟旅游”,弹幕瞬间刷满“94年老阿姨装嫩”。她含着泪完成拍摄,却在后台看到28万粉丝的增长数据。当年游客量翻倍的成绩,让质疑者闭上了嘴。
蜕变:黄土地里的甜蜜事业
去年红梅杏丰收季,张玮的直播间成了“云端果园”。连续8小时的直播中,她边摘杏子边讲解:“这杏子甜得能齁住嗓子眼!”当18万斤杏子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时,果农马大叔捧着收款码的手直哆嗦:“娃娃,这比往年多卖三倍钱呐!”
但鲜为人知的是,发货高峰期张玮和村干部们48小时没合眼。凌晨三点的村部,泡面盒子堆成小山,林艳莉打着哈欠核对订单,张玮则蹲在地上给杏子套防震网。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最后一批包裹终于装车出发。

坚守:未完成的答卷
今年换届在即,张玮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待办事项:3.2公里沙土路硬化、地质灾害点搬迁、乡村旅游规划……最让她揪心的是独居老人杨奶奶,每次巡村都要去陪老人唠嗑,把降压药分成小包标好日期。
春雨中的杨坪村,张玮正带着村民修剪杏树。温棚里,早开的杏花沾着雨珠,像撒落的星星。当被问及是否离开时,她笑着指向远处正在施工的游客中心:“您看,那边要建民俗馆,我还得盯着呢。”
这个选择用脚丈量黄土地的90后女孩,用直播镜头打破信息壁垒,用电商桥梁连接城乡,更用一颗赤子之心融化了偏见坚冰。在乡村振兴的考卷上,张玮正以青春为笔,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答案。当最后一批红梅杏装车远行时,山风送来果香,那是奋斗者最甜美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