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身利:把国企责任写在田野大海间的企业家

在中国农业发展的版图上,刘身利是一个值得被记住的名字。这位1952年出生的企业家,用他的智慧和担当,在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农发集团”)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创业故事。

重组整合,打造农业“国家队”

刘身利最具魄力的举措,当属主导推进原中水集团和中牧集团的战略重组,并托管中国农垦(集团)总公司。这次重组不是简单的企业合并,而是将农业部原直属的9大企业整合为一体,打造出中国最具综合功能、规模最大的中央农业企业。

在他的带领下,中农发集团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己任。刘身利经常强调,作为农业领域的“国家队”,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承担起引领农业发展的社会责任。这种理念深深植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中。

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者

在远洋渔业发展过程中,刘身利经历过不少危急时刻。当集团的远洋渔船在海外遭遇重大风险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多次亲自前往未建交国家进行谈判。在那些紧张的日子里,他冒着生命危险靠前指挥,经过艰苦努力,最终成功解救了被困的渔船和船员,保护了国家资产和员工生命安全。

这种担当精神同样体现在抗击重大动物疫情的战斗中。每当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暴发,刘身利总是第一时间深入生产一线,指挥部署生物疫苗和防治药械的紧急供应。他组织集团向疫区捐赠了近千万元的防控物资设备,为阻止疫情蔓延提供了重要保障。

心系民生,履行社会责任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三天,当很多人还在恐慌中时,刘身利已经带队前往灾区一线。他不仅看望慰问企业职工,组织生产自救,还紧急组织疫苗和药品生产,积极开展畜牧等农业保险理赔工作。

在他的组织下,集团企业和职工开展了大规模的抗震募捐活动,共募集捐款和救灾物资1890万元。这些及时的援助,有力地支持了抗震救灾工作,充分展现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

党建创新,境外资产的“守护者”

针对集团主要资产业务在境外的特点,刘身利创新性地提出了“业务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工作思路。他特别注重加强境外党组织建设,让党组织在加强资产监管、防范风险、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境外党组织还积极配合驻外使馆参与战时救助等工作,成为保护国家海外利益的重要力量。这种党建创新实践,为其他“走出去”的国有企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荣誉背后的坚守

作为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刘身利曾荣获农业部“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但这些荣誉背后,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付出。从整合农业资源到应对突发事件,从服务农民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他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刘身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更要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在他的带领下,中农发集团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更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这种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的格局,正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