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的青山绿水间,一条条输水管道像蜿蜒的巨龙,翻山越岭,将清澈的水源输送到一个个农家小院;一座座现代化的水厂拔地而起,机器轰鸣,建设正酣。这正是西安市为加快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全力破解农村群众用水难题,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注入的源源不断的“活水”。
一、农村用水的“老大难”问题
在蓝田县普化镇,大部分村庄都坐落在山区。村民们日常的饮用水,大多是从附近的河道里取水,或者打井取水。虽然多数村子已经铺设了输水管道,能将经过简单处理过滤后的河(井)水引入自家院里,但这种传统的取水方式,存在着很多问题。

“我们村用的是附近的河水,夏天干旱的时候,水位下降,用水就很难保障。到了雨季,河水变得混浊不堪,水质更是没有保障。”普化镇周董村村民崔彩萍无奈地说。每逢季节性缺水的时候,村里的应急供水车前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家家户户的水桶、水缸里都要存满水,以备不时之需。而且,那些老旧的供水管网,年久失修,也严重影响了供水的质量和稳定性。周董村的用水现状,可以说是蓝田县沿山区域农村地区的普遍写照。
二、规模化供水工程带来新希望
为了解决农村群众的用水难题,按照全市“一张网、一盘棋、一体化”的工作要求,近年来,蓝田县将农村规模化供水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下定决心、花大力气,全力推进。
通过资源整合和科学规划,蓝田县规划建设了一大批集中供水工程,目标是将优质水源引入千家万户。去年,玉山集中供水扩建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后,附近沿山区域的18个村、近39000人用上了高质量的自来水,这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今年,赛峪供水工程、西川片区供水工程、厚镇集中供水工程等在建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听说政府正在给我们建新水厂,以后就能用上和城里人一样的自来水了,那可真是太好了!”崔彩萍对几公里外正在建设的赛峪供水工程充满了期待。
驱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来到赛峪供水工程的施工现场。放眼望去,这座规划在赛峪水库脚下的新水厂已经进入最关键的施工阶段。繁忙的工地上,工人们一边进行工程的收尾工作,一边忙着安装设备。在他们身后,清水池、调蓄池、设备房主体等工程已经完工,一座小型的现代化水厂已初见雏形。
“赛峪供水工程的水源取自赛峪水库,将精准解决普化镇沿山区域10个行政村2万多名群众面临的季节性缺水问题。”蓝田县水务局副局长张永刚介绍说,目前,赛峪供水工程一期已经完成整个进度的86%,预计9月底全面完工,力争10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提前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二期工程将在一期的基础上延伸输水管
网,拓展供水范围。
“赛峪供水工程采用高标准设计理念,一期投用后,日均供水量可达2100立方米,供水水量和水质都将大幅提升。量足、质优的自来水将24小时不间断地向村民们输送,让大家随时都能用上‘放心水’,实现群众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期盼。”张永刚说。
三、为乡村振兴筑牢供水基石
穿行于蓝田县蓝关街道,这里高楼林立、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在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中,强有力的供水支撑是区域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位于蓝关街道黄沟村占地62余亩的工地上,西川片区供水工程建设正酣。大型挖掘机挥舞着机械臂,将坑坑洼洼的土地一点点整平;一条条长长的输水管网已经“翻山越岭”来到厂区,正在进行最后的安装;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厂房里,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设备安装……这个高标准的供水工程(一期)已经完成总体工程进度的76%。
“西川片区供水工程规划两期建设,总供水规模为日均10万立方米。一期工程包括一座高标准的净水厂及40多公里的输水管网,日均供水达5万立方米,预计将于10月底前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将根据区域的发展及用水情况进行管网延伸,进一步拓展用水范围。”张永刚告诉记者,作为今年全市的民生实事项目,西川片区供水工程项目将采用李家河水库水源,从水源监测、管网运输、净化等全过程实现智慧化、自动化,还将采用先进的水处理工艺、最严格的监管流程,以此来保证水量稳定、水质优质。

“西川片区供水工程从设计到运行均秉持着绿色发展理念。”张永刚指着已经完工的一间房子解释说,由于水厂从白鹿原李家河供水管网汇流池取水,落差高达160米,动能充沛。因此,水厂还建设了一间水轮机房,将原水中的水压转化为电能,可供整个水厂用电。
西川片区供水工程一期供水范围将涉及蓝田县城部分区域、蓝田县工业园、灞河沿线企业,以及蓝关街道、三里镇、华胥镇等地的45个行政村,受水人口169000余人。在惠及沿线群众的同时,也承载着区域发展的动力。
“我们村有2700余人,这两年,一些村民依托乡村旅游发展起了农家乐和民宿。所以每逢用水高峰期,供水还是有问题。新水厂修好后,村民的农家乐和民宿肯定会更红火。”蓝关街道榆林村党支部书记薛保民高兴地说,有了充足的自来水做保障,他计划带领有意愿的村民们外出参观学习,通过整村打造农家乐产业,带着村民们在家门口致富。
对于已形成“一区四园”发展格局、拥有385家企业的蓝田县工业园来说,西川片区供水工程投用将给园区发展注入新的动能。“目前,我们用的是市政管网供水。随着周边区域的发展以及受干旱等天气影响,用水高峰期我们经常需要错峰用水,非常不方便。”蓝田县工业园相关负责人徐锋勃说,新水厂投用后,水质、水量更有保障,将为园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蓝田县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的规划建设,是全市全力推进水务一体化进程的生动实践。据西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还将加快推进长安区长安子午水源和周至县金凤水源至田峪河以东供水片区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目前,这些项目均已按期完成相关手续的办理,力争于年底前开工。这些供水工程建成后,将实现统一运营管理,加速推动全市水务一体化进程,让城乡群众喝上更放心的水,为区域发展注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