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了二十一天,地像泡发的馒头,一脚踩下去泥没脚踝。2025年10月11日,兖州区兴隆庄街道种粮大户关鹏鹤蹲在田埂边,鞋底沾着半寸厚的黄胶泥,心里盘算的不是减产,而是怎样把改装后的收割机再开进地里。三天后,这台加装了法兰连接盘、双轮驱动和北斗导航的雷沃谷神GR80Pro,硬是在泥水里跑出了一条笔直的轨迹,把倒伏的玉米穗一个不落地收进粮仓。
这不是简单的秋收故事,而是一场由政策、技术、土地、人共同完成的“蝶变”——从一家只有两台旧拖拉机的小作坊,到托管万亩良田、年营收超200万元的省级示范社,关鹏鹤用了七年。
这不是简单的秋收故事,而是一场由政策、技术、土地、人共同完成的“蝶变”——从一家只有两台旧拖拉机的小作坊,到托管万亩良田、年营收超200万元的省级示范社,关鹏鹤用了七年。
雨灾倒逼的“土发明”
兴隆庄街道地处泗河冲积扇边缘,黏重土壤遇雨即泞。2025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兖州累计降雨量达187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8倍。往年遇到这种天气,收割机只能“趴窝”,农户靠人工抢收,一亩地至少损失一成产量。
关鹏鹤的合作社当时已托管周边8个村、7600亩玉米。眼看雨不停,他连夜把机库里的两台收割机吊上地沟,和机手李丙强、维修工王德水一起琢磨:能不能把单轮改成双轮?三人拆了法兰盘、量轴距、焊支架,用废旧旋耕刀轴做支撑,48小时后,第一台“双轮四驱”收割机下地。接地压强从每平方厘米2.1公斤降到1.3公斤,陷车概率下降七成。
街道农机站站长李海波带着技术员赶来时,机器已在地里跑了三个来回。李海波拍了拍沾满泥点的机身:“老关,你这算‘应急改造’,但得按规范备案,后续补贴才能跟上。”这句话让关鹏鹤意识到,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政策窗口正在打开。

政策沃土如何“滴灌”到田头
兴隆庄街道的“新农人培育十条”2024年3月出台,核心是三句话:农机升级有补贴、土地托管有奖励、人才培育有基金。
- 农机升级:对改装或新购智能农机,区级财政补贴20%,街道再补10%。关鹏鹤2024年购入的4台雷沃P7000拖拉机,单台市场价38万元,拿到手只花了26.6万元。
- 土地托管:连片托管500亩以上,每亩奖励服务组织50元;托管1000亩以上,奖励提高到80元。合作社2025年托管面积突破1万亩,光这一项就拿到补贴80万元。
- 人才基金:设立200万元“新农人创业基金”,对获评区级以上示范社的理事长,给予5万—20万元无息贷款。关鹏鹤2023年拿到15万元,全部用于建设智能配肥站。
“政策不是大水漫灌,而是滴灌。”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徐艳华说,他们每年梳理合作社需求清单,2025年新增了“极端天气应急装备”专项,关鹏鹤的双轮收割机改装项目因此纳入补贴目录。

技术落地的三道门槛
- 会操作:合作社现有社员38人,平均年龄42岁。为了让机手掌握北斗导航自动驾驶,街道请来潍柴雷沃工程师刘志强,在田间办了三期“夜校”。机手张兴凯第一次用自动驾驶播种,1000米垄长横向误差不超过2厘米,他感慨:“以前靠手感,现在靠卫星。”
- 能维修:合作社与兖州区农机化学校签订协议,每年送6名机手参加“农机医生”培训。2025年秋收期间,改装收割机的液压马达出现故障,社员王德水用学校教的“压力表诊断法”,20分钟锁定问题,省了3000元外修费。
- 降成本:精量播种机每套13万元,合作社联合周边3家服务组织团购,压价到11.2万元;北斗导航终端批量采购,单价从1.8万元降到1.2万元。
从“卖服务”到“卖标准”
2025年10月20日,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烘干中心落成,日烘干能力300吨。关鹏鹤给这套设备装了物联网传感器,湿度、温度实时上传云端,客户手机扫码就能看到粮食烘干进度。
“以前是‘人找活’,现在是‘活找人’。”关鹏鹤打开手机上的“农机帮”APP,上面显示:兖州区大安镇种粮户周长林预约10月25日玉米收获800亩,出价每亩65元;新驿镇合作社李卫国预约深松整地1200亩,出价每亩45元。系统根据地块位置、作业类型自动匹配最近的农机,空驶率从过去的30%降到12%。
更让同行眼红的是,关鹏鹤把作业标准做成了“套餐”:
- 玉米收获套餐:收割+秸秆粉碎+灭茬,每亩90元,比市场价低10元,但承诺损失率不超过1%。
- 小麦播种套餐:深松+精量播种+封闭除草,每亩110元,种子用量减少8%,出苗率提高12%。
2025年,合作社通过标准化服务多吸引了2000亩订单,增收18万元。

新农人的下一步:从田头到云端
关鹏鹤最近忙着和山东农业大学对接,准备在合作社建一个“智慧农场”试验田:200亩地全部装上土壤墒情传感器、虫情测报灯、气象站,数据实时回传农大实验室,专家远程诊断病虫害。
“以后种地可能不用下地。”关鹏鹤指着正在调试的植保无人机,“这台大疆T50装满40升药液,10分钟能喷80亩地,比人工快30倍。再过两年,我想让无人机自己从机库起飞、作业、返航,我只需要在手机上点‘开始’。”
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冲在调研时说,兴隆庄的目标不是再出一个“关鹏鹤”,而是打造一个“新农人集群”:2026年前培育20个年收入超50万元的农机服务组织,带动200名青年返乡,让“会种地”变成“慧种地”。
“别等政策敲门,要主动去敲政策的门。”关鹏鹤在兖州区新农人座谈会上分享经验,“但敲门之前,你得先想清楚:我的地适合什么技术?我的团队能不能接住政策?只有把问题想在前头,政策红利才会变成真金白银。”
雨停了,关鹏鹤的收割机还在地里跑。夕阳把泥水照成金色,他拍了拍机身:“明年咱换个橡胶履带,再试试水稻收获。”机器轰鸣,像在回应:行,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