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借人才之翼乘风翱翔

低空经济作为时下热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至2025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凸显其重要地位。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更有望达3.5万亿元。在低空经济相关产业中,无人机产业发展迅猛,无人机操控员成为热门新职业,但人才缺口巨大,行业发展急需人才支撑。

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与无人机产业

低空经济蓬勃发展,无人机产业表现尤为突出。截至2024年底,国内注册无人机217.7万架,颁发有效执照24.73万本,但与市场需求相比,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无人机应用场景广泛,从农业领域的植保、撒肥、播种、投饵,到吊运、巡检、航拍、表演、配送等,不断拓展。

以农用无人机为例,它是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最早且成熟度最高的领域。中国民用航空局报告显示,农用无人机运行量占总运行量的98.27%。农用无人机起源于2008年,旨在解决农民打药难问题,2010年第一代模型机亮相后,大疆、极飞等企业加速其产业化进程。如今,农用无人机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新农具”,飞手队伍也不断壮大。

农用无人机飞手的成长之路从入门到持证

随着技术成熟,成为农用无人机飞手门槛降低,但“有证”是法律规定的必要条件。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从事常规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作业飞行活动的人员需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操作证书。今年2月发布的《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培训管理规定(试行)》明确,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者负责培训考核并颁发操作证。

培训一般历时三天,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安全规范、实操、维护保养技术和常见问题处理办法等内容。学员通过考核后可使用对应型号无人机从事相关工作。例如,吉林省吉渔稻渔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进交1500元学费,经培训考试后拿到操作证,用无人机提高了养殖效率。

实践积累经验

虽然农用无人机具备自动避障等智能化功能,但遇到复杂紧急情况时,仍考验飞手经验和技术。有证只是“入场券”,从“小白”到“老手”需实践积累。如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的宋相增,虽有8年农用无人机操作经验,但考“CAAC执照”时,面对“空气动力学”等深奥理论仍觉吃力。

考取“CAAC执照”拓展职业领域

农用无人机飞手职业季节性强,“上半年飞飞机,下半年打零工”现象普遍。考取“CAAC执照”可拓展职业领域,该执照是从事无人机飞行活动的法定资质证明,含金量和权威性高。2024年1月1日实施的条例规定,操控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人员需申请取得相应执照。

“CAAC执照”分多旋翼、固定翼、直升机、垂起固定翼四个机型,证书不兼容;有视距内驾驶员、超视距驾驶员和教员三种级别。宋相增考超视距驾驶员执照,费用在8000 - 12000元之间,考试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的宋佑年拿到执照后,业务范围拓展到多地,收入可观。

多层次人才培育助力低空经济发展

职业院校培养专业人才

职业院校是与产业结合紧密的教育阵地。2018年1月,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江苏省第一批申报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院校,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农用无人机专业人才。该专业培养方案围绕无人机全产业链制定,涵盖设计、生产制造和应用,与农业紧密结合,重点教学无人机的装调检修、数据分析处理等后端应用。学院采用多种校企合作方式,让学生毕业后更好融入产业发展。目前,我国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已达523所,不少涉农院校也开设该专业;本科教育方面,2017年全国首个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本科专业获批,2024年下半年6所高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

高校科研引领创新

2021年1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无人机系统研究院成立,何雄奎任院长。研究院建立“产学研推用”融合创新机制,与大疆等企业合作研发关键技术和实用产品。在人才培养方面,老师们承担相关课程,主编教材,培养的硕、博研究生大部分进入农业领域工作。

规范引导现有从业人员

农用无人机相关技能培训成为各地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重要内容。2024年农业农村部启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11个试点地区开展无人机飞手培训工作。江苏省苏州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印发计划,培养农机维修和智能化实用技能人才队伍。苏州市将农用无人机项目列入技能状元大赛赛项,提高飞手维修水平和职业认同感。

同时,行业需规范引导现有从业人员,推动健康发展。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将推动建立植保无人飞机全国施药质量评估系统,开展飞手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