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怎样才能省钱?这十招帮你有效降低养殖成本

眼下养鱼行情波动大,饲料、电费、鱼药价格又年年涨,不少养殖户感叹“鱼好养,钱难赚”。其实,只要方法对路,从投喂、水质、鱼种到日常管理各个环节精打细算,完全可以在不减产的前提下把成本压下来。今天就结合一线经验和权威技术,给广大渔民朋友讲讲降低养鱼成本的实用办法,条条接地气、招招能落地。

养鱼怎样才能省钱?

第一招:精准投喂,别让饲料“打水漂”。饲料是养鱼最大的开销,占总成本六成以上。很多老养殖户习惯“宁多勿少”,觉得多喂鱼长得快,殊不知吃不完的饲料沉底腐烂,不仅浪费钱,还会败坏水质、诱发鱼病。正确的做法是看天、看水、看鱼投喂。水温在20℃到28℃之间,鱼吃食最旺,可正常投喂;低于15℃或连续阴雨天,鱼胃口差,要减量甚至停喂。每天喂2到3次,每次投下去的料,鱼在30分钟内吃完刚好。有条件的可以装个自动投饵机,定时定量,省工又省料。

资料来源: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水产养殖节本增效实用技术指南(2022年)》

第二招:搞混养,一塘多用效率高。单养一种鱼,水体空间和天然饵料都浪费了。聪明的养殖户都搞“立体混养”——上层放鲢鳙,中层养草鱼,底层配鲫鱼或鲤鱼。鲢鳙吃浮游生物,草鱼吃青草,鲫鱼刮食底泥里的有机碎屑,彼此不抢食,还能互相“打扫卫生”。这样不仅亩产提高20%以上,还能少喂饲料、少调水,一举多得。尤其适合中小型池塘,投入不大,效益翻番。

第三招:就地取材,开发本地廉价饲料。商品配合饲料贵,但不一定非得全靠它。农村地里长的黑麦草、苏丹草、象草,都是草鱼的好口粮;酒厂的酒糟、豆腐坊的豆渣、榨油坊的菜籽饼,经过简单处理就能替代部分蛋白原料。还有些地方用发酵鸡粪培养浮游生物,专喂鲢鳙,成本几乎为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替代料必须新鲜、无霉变,添加比例别超过30%,最好搭配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保证营养均衡。

权威出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规范》

第四招:管好水质,少花钱也能养好鱼。水质一坏,鱼就生病,药钱、死鱼损失比调水花的钱多得多。与其等水坏了再花钱买调水剂,不如提前预防。最简单的方法是定期加新水,每次换10%到20%,别大排大灌;晴天中午开两小时增氧机,把底层缺氧水翻上来;池边种点空心菜、水葫芦,既能吸氮除磷,又能遮阴降温。还可以定期泼洒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有益菌,分解残饵粪便,维持水体清爽。这些方法成本低、效果稳,长期坚持,鱼病自然少。

第五招:选好鱼种,赢在起跑线上。好种出好鱼。优质苗种长得快、抗病强、饲料转化率高,同样的饲料能多长二两肉。比如“中科5号”鲫鱼、“长丰鲢”、“福瑞鲤2号”这些国家审定的良种,比普通品种增重快15%到25%,饲料系数低0.2到0.4。虽然苗价稍贵一点,但算总账更划算。千万别图便宜买来路不明的“杂苗”,长得慢、爱生病,最后亏得更多。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23年水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第六招:密度适中,别贪多。有些养殖户觉得“塘里鱼越多赚得越多”,结果放得太密,溶氧不够,鱼整天浮头,吃料少、长肉慢,还容易爆发烂鳃、出血病。其实,合理密度才是高产高效的关键。一般精养塘,每亩放吃食性鱼(如草鱼、鲤鱼)1000到1500尾,再搭200到300尾鲢鳙,既能充分利用水体,又不会造成负担。鱼舒服了,长得快,饲料利用率高,整体效益反而更好。

第七招:能自繁就别外购。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留一部分优质成鱼做亲本,自己搞人工繁殖。春季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催产,获得鱼苗后自己培育。虽然前期要学点技术、买点设备,但长期看,苗种成本能省下一大半,还能保证品种纯正、供应及时。尤其适合连片养殖区或合作社,集中繁育、统一供应,效益更明显。

第八招:省电有窍门,设备用在刀刃上。增氧机、水泵这些设备一天到晚开着,电费可不是小数目。其实,科学使用能省不少。比如晴天中午开增氧机2小时,促进上下水层对流,预防夜间缺氧;阴雨天或凌晨鱼浮头时再开,平时不用常开。选用高效叶轮式或微孔曝气增氧机,比老式水车省电30%。在光照好的地方,还可以试试太阳能增氧机,一次投入,多年受益。

资料来源: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池塘养殖节能减排技术操作手册》

第九招:防病胜于治病,少用药就是省钱。鱼病一旦暴发,死鱼损失加上药费,动辄几千上万。其实,80%的鱼病都能通过管理预防。放鱼前彻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鱼种下塘前用3%到5%的食盐水泡5到10分钟消毒;平时每隔15天投喂一次添加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的药饵,增强鱼体抵抗力。发现个别病鱼,马上捞出隔离,别等全塘感染再下猛药。少用药、用对药,鱼健康,成本自然降。

第十招:记好账,精细管理出效益。建议每户准备一个小本子,记录每天投了多少料、用了多少电、水质怎么样、鱼长了多少。月底一算账,就知道哪块花多了、哪块能省。比如发现最近饲料系数突然升高,可能是水质变差或鱼有寄生虫,及时处理就能避免更大损失。看似小事,实则是科学养鱼的核心。

降低养鱼成本不是“抠门”,而是靠技术、靠管理、靠经验。把这十招灵活用起来,从细节入手,积少成多,一年下来能省下不少钱。养鱼是个细水长流的活,精打细算才能稳稳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