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北方生猪养殖场保暖可采用哪些设备如何平衡保温与通风 进入11月,北方多地气温骤降至0℃以下,寒潮频发,生猪养殖进入冬季管理关键期。低温不仅导致猪只采食量增加、日增重下降,更易诱发呼吸道疾病、腹泻甚至冻死。如何科学保暖,成为养殖场的头等大事。然而,单纯“封窗堵缝”式保温,极易造成舍内氨气、湿气积聚,反而加剧疫病风险。因此,选择适宜的保暖设备,并科学平衡保温与通风,是冬季养猪成败的核心。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显示,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北方猪场 三农知识 6小时前 8 热度
农用无人机怎么选?二手大疆T60和极飞V40哪个好?老农用亲身经历告诉你! 最近好多种植大户都在纠结:买农用无人机,到底是选二手的经典机型,还是直接上新款?今天咱们就以市面上最火的两款——语森忆二手大疆T60和全新极飞V40为例,帮大家分析哪款更适合你的钱袋子和使用需求。 一、二手大疆T60:预算有限的首选 1. 载重给力,效率超高 50公斤大载重,打药不用来回跑 适合连片种植的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 老用户反馈:200亩地,2小时搞定 真实案例: 黑龙江种粮大户老王去年花 三农知识 1天前 6 热度
2025 年小麦秋冬种推广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有哪些类型?微喷灌和滴灌分别适合哪些麦田场景? 2025年黄淮海麦区继续推广“双晚”模式(玉米晚收+小麦晚播),播期集中在10月5-25日,生育期压缩、冬前温度波动大,对“精准水肥”提出更高要求。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CARS-23)已将“水肥一体化”列为秋冬种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的首推技术,2024-2025年度示范面积计划突破1200万亩。本文依据最新部颁标准、省级主推技术以及山东、河南、河北等核心县示范场数据,系统梳理2025年推广的三大技术 三农知识 1天前 8 热度
玉米仓储时用什么物理方法能长期防霉变和玉米象? 玉米仓储环节每年因霉变与虫害造成的产后损失约3%-5%,以东北、华北主产区最为突出。与化学熏蒸相比,物理方法具有无残留、可循环、易监管等优势,已成为绿色储粮主攻方向。本文依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玉米绿色仓储技术规程》(LS/T 6125-2020)及山东、吉林示范库多年数据,系统梳理低温、气调、物理防治等单项技术及其集成模式,提供从入库到出库的全程物理防霉防虫操作模板,供基层粮库、合作社、家庭农 三农知识 1天前 18 热度
蓝莓一年能结几次果?果农的经验分享 许多种植蓝莓的朋友都关心一个问题:蓝莓一年到底能收获几次?根据我们多年的种植经验,在自然环境下,绝大多数蓝莓一年只结一次果。这个特性是由蓝莓自身的生长规律决定的。 为什么蓝莓一年只结一次果 蓝莓的花芽在前一年夏天就开始孕育,要经过整个冬天的休眠,到第二年春天才开花结果。这个漫长的生长周期,决定了它很难在一年内完成多次结果。 比如在东北地区种植的\"蓝丰\"蓝莓,每年6-7月集中成熟,采收期约20天。之 三农知识 1天前 8 热度
秋冬马铃薯种薯处理全攻略:发芽率与抗病性双提升 秋冬作马铃薯生育期短、上市早、价格高,但播期温度高、湿度大,种薯易烂、芽细弱、病害频发。同一批次种薯,经科学处理后可提高发芽率15%以上、降低烂薯率70%,亩增产300kg以上。本文依据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CARS-24)多年多点试验数据与山东、云南示范场案例,系统梳理播前种薯处理关键技术,提供从选薯、催芽到药剂处理的“一站式”操作模板,供规模化基地与家庭农场学习借鉴。| 一、种薯选择:播好薯 三农知识 1天前 11 热度
稻茬麦秸秆还田后如何整地才能避免小麦出苗差? 每年秋播时节,长江中下游及江淮稻茬麦区的农户常面临一个棘手问题:水稻收割后秸秆大量还田,看似“肥田”,实则若整地不当,极易导致小麦播种后出苗不齐、缺苗断垄,甚至出现“一根针”“土里捂”等现象。不少农民抱怨:“秸秆还了田,苗却出不来,白忙一场!” 问题根源不在秸秆本身,而在于整地方式与秸秆处理不匹配。秸秆还田是国家倡导的绿色农业措施,但若缺乏科学配套技术,反而会成为小麦高产的“绊脚石”。如何在保障生 三农知识 2天前 10 热度
秋季白菜霜霉病软腐病防治三节点:播前 + 莲座期 + 包心期技术要点解析 立秋后,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白菜主产区进入莲座-包心关键期,也是霜霉病与软腐病同步暴发的“高危窗口”。两种病害一真菌一细菌,互为因果:霜霉病造成大量伤口,为软腐病菌提供入侵通道;软腐病扩展后,又加重田间湿度,反过来助推霜霉病流行。若仍按“见病喷药”的传统打法,往往错失最佳防治节点,导致烂窖、减产甚至绝收。本文结合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CARS-23)2023-2024年田间试验数据与山东、江苏示 三农知识 2天前 13 热度
秋冬种小麦茎基腐病和纹枯病用什么药剂拌种效果最好? 每年秋冬小麦播种季,黄淮海、华北及长江中下游等主产区的农户都会面临一个共同难题:如何在播种环节有效防控茎基腐病和纹枯病?这两种土传病害一旦发生,轻则导致分蘖减少、植株矮化,重则造成大面积死苗、穗腐减产,且防治窗口期极短,后期喷药效果有限。因此,**种子处理成为防控的关键第一道防线**。 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面积扩大、连作年限增加以及气候异常,小麦茎基腐病和纹枯病呈逐年加重趋势。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 三农知识 2天前 15 热度
晚播小麦不减产 山东新泰发布关键技术指南助农稳种保收 今年秋播季,一场接一场的连绵阴雨让不少山东农民犯了愁:田里积水难排、秸秆湿黏难还、土壤泥泞难耕,小麦播种一拖再拖。眼看“霜降”已过,不少地块仍未下种,乡亲们心里直打鼓:“晚播还能有好收成吗?” 别慌!针对这一严峻形势,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专门制定《“今年小麦怎么种”关键技术明白纸》,新泰市农业农村局结合本地实际,梳理出一套科学、实用、可操作的晚播小麦技术方案。只要抓住关键环节,晚播小麦照样能保苗、稳产 三农知识 2天前 13 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