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一过,油菜从“长个子”转入“练内功”。越冬这段日子,管与不管,产量能差出八十斤。管得不好,叶片冻成“紫菜”,返青慢、分枝少;管得巧,根粗叶肥,一开春就“蹿秆子”。老把式说得好:“冬养根,春养秆,角多角饱才有钱。”下面这几招,照着做,保你的油菜安全过冬,返青自带“加速度”。
湖南南县老李去年没培土、没喷化控,冻害后死苗率35%,最后亩产只有260斤;隔壁老王按上面步骤做,死苗率8%,返青早10天,亩产340斤。按市场价3元/斤算,多收240元,减去多花的40元成本,纯增200元/亩。老李今年早早买了磷酸二氢钾,笑称:“冬里忙一刻,春后少出力!”

一、先看苗再下手,三类苗三种喂法
壮苗:6~7片大叶、根颈粗0.8厘米以上,叶色浓绿却不上翘,像“趴在地上的绿毯”。这种苗不用补氮,只需补“磷钾+控旺”——亩喷磷酸二氢钾100克+多效唑30克,控叶促根,防止早薹。
弱苗:4片叶以下、根颈细如牙签,叶色发紫。缺氮又缺磷,赶紧“吃小灶”:雨前撒尿素5公斤+二铵3公斤,趁湿锄一遍,让肥土混根。
旺苗:8片叶以上、叶片上翘、根颈超1厘米,冬天最易受冻。要“饿一顿”——断氮、增磷钾,亩用氯化钾5公斤开沟条施,再喷一次多效唑,把“疯长”摁下去。
二、防冻水:早浇是“糖水”,晚浇变“冰水”
北方冬油菜区,日消夜冻时浇最合适,淮北、豫南一般在11月下旬,关中、晋南12月初。水量以“湿透20厘米”为准,亩30~40方。早浇地温高,苗子继续长,易冻;晚浇地面已结冰,水渗不下去,形成“冰壳”把苗抬起来。小技巧:浇后第二天拿锄头划一遍,破板结、裂缝,让根继续呼吸。
三、培土“围脖”:根颈暖一度,死苗少一半
油菜最怕“根颈烂”,零下8℃持续两小时,裸露的根颈就会冻裂。趁浇水后土软,用锄头把行间的湿土往根际培,高度以埋住根颈1~2厘米为准,像给苗穿“高腰棉鞋”。沙土地再撒一层碎秸秆,保墒又保温。注意:培土别埋住生长点(心叶),否则返青慢半拍。
四、化控防冻:喷一遍,顶一层“塑料膜”
降温前7天,亩用碧护(芸苔素内酯)10毫升+磷酸二氢钾15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能提细胞液浓度,降低冰点,相当于给叶片镀一层“防冻膜”。试验数据显示,喷过碧护的田块,零下10℃冻害率比对照低35%。成本不到8块钱,却比灾后补苗便宜得多。
五、追肥“腊肥”:冬月小灶,开春大补
“腊肥”是油菜越冬的“年夜饭”,以有机肥为主,配合少量氮磷。亩施腐熟土杂肥1方+二铵5公斤,壅根培土一并完成。没有土杂肥,可用颗粒生物有机肥40公斤代替,既补营养又增加根际有益菌,减少根腐病。施腊肥的最佳窗口是“冬至”前后,肥土融合,立春后温度一回升,油菜就能“吃现成”。
六、病虫害冬防:把源头摁在“被窝”里
蚜虫:暖冬年份12月仍见危害,亩用10%吡虫啉20克喷雾,重点喷叶背。
霜霉病:早播田、低洼田易发,病叶背面有灰霉层,亩用代森锰锌80克预防。
跳甲、菜青虫:冬前啃叶造成伤口,易感染冻害,亩用菊酯类农药30毫升即可。
喷药时加入少量洗衣粉,增加黏着性,低温也能挂得住。
七、清沟排渍:让根“鼻子”露出来
南方稻油轮作区,最怕“烂冬”。雨水积在畦面,根系缺氧,白天晒太阳、夜里结冰,苗子“先淹后冻”,死得更快。越冬前把围沟、腰沟、畦沟“三沟”再清一遍,达到“雨停沟干”。低洼田每3米开一条深30厘米的暗沟,让水有路可逃。
八、应急补救:冻后三步,起死回生
及时查苗:下雪后3天内,把叶片上的冰壳抖掉,防止融雪时温度骤降。
补肥促新:冻害后7天,亩用尿素3公斤+磷酸二氢钾100克喷雾,刺激基部隐芽萌发。
中耕松土:表土解冻后浅锄一遍,提高地温2~3℃,促根系早发新根。
只要根颈没冻裂,80%的油菜都能“春风吹又生”。
油菜越冬,说到底是“根要好、颈要暖、叶要壮”。把分类施肥、防冻水、培土、化控、清沟五步做到位,比春天补十遍肥都有效。冬管多流一滴汗,来年多收一箩筐菜籽。愿大家的油菜都能带“绿围巾”安全过冬,返青时“一哄而起”,初夏一片金黄,打下高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