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树越冬常见误区:剪完枝就不管?这些管理步骤(含浇封冻水)不能少

霜降一过,葡萄园里热闹收场,藤蔓从架面卸下,像一条条疲惫的龙,得找个地方“猫冬”。不少果农以为剪完枝就万事大吉,结果开春一看:芽眼干瘪、皮层发黑,甚至整株冻裂,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其实,葡萄越冬是场“沉默的硬仗”,谁把细节做到位,谁就能让芽眼在零下二十度的夜里也睡得踏实。下面这份“土洋结合”的越冬管理清单,照着做,保管你的葡萄醒来精神抖擞。

一、落叶后先“体检”,带病入冬天最吃亏

清园:剪口、落叶、烂果全部清出园外,一把火烧掉,减少白腐病、炭疽病越冬基数。
刮老皮:主干和主蔓上的粗皮裂缝是蚧壳虫、螨类的“总统套房”,用钢刷轻轻刮,露出浅褐色新皮即可,别伤形成层。
涂白剂:5公斤生石灰+0.5公斤硫酸铜+20公斤水+一两盐,调成“牛奶状”,主干、主蔓、剪口全部刷一遍,杀菌又防晒,早春昼夜温差大,也能防日灼。

二、修剪:留多少芽,相当于给明年定“座位”

北方埋土区,结果母枝剪留1.2~1.5米,保证压蔓不断裂;南方不埋土区,可留1.8~2米,充分利用光热。记住口诀:“旺树长剪,弱树短剪,中间留壮”,每米架面留芽8~10个,芽眼间距15厘米,太密明年果穗“打架”,太稀产量上不去。剪口距芽眼2厘米,斜面45°,防止积水烂芽。

三、浇封冻水:让土壤穿上“湿棉袄”

土壤夜冻昼消时最合适,天津、河北一带大约在11月中旬,山西、陕北10月底,黑龙江9月末就得浇。水要一次性浇透30厘米深,湿度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水比空气导热慢,湿土降温慢,根系周围能稳在0~2℃,就像给根盖了电热毯。注意:低洼地、黏土地要早浇,防止结冰把根“抬”出来;沙土地可晚几天,避免水下渗过快。

四、埋土防寒:别把“被子”盖得太早或太薄

时间:日最低温降到-3℃、土夜冻昼消时埋土最合适。过早土温高,芽眼易霉;过晚一旦降到-10℃,枝条一掰就断。
厚度:根颈处(树干与根交接的地方)至少30厘米厚,宽度1米,像小山包一样鼓起;主蔓用细土填实,不留空洞,空洞等于“冰箱”,冷风钻进去反而冻得更狠。
分次埋:第一次先压蔓,薄薄盖10厘米,等真正上大冻再二次覆土,防止枝条“发汗”发霉。
替代方案:东北、内蒙古可用玉米秆+彩条布搭“小暖棚”,南边像山东、河北,可双层无纺布包蔓,再压土20厘米,省工又透气。

五、积雪利用:白被子免费,但得防“里应外合”

冬天雪层20厘米相当于给土表加一层保温棉,开春融雪还能补水。但大雪后必须巡园,发现裂缝及时用细土填上,防止“雪里藏风”。另外,雪后晴天温度骤升,枝干南面临光处易日灼,可用旧报纸或稻草帘遮阴,尤其黑巴拉多、阳光玫瑰等皮孔大的品种更要注意。

六、鼠兔啃皮:一场“地下偷袭”能让三年树龄报废

入冬前在埋土堆外喷一次0.5%溴氰菊酯,或撒辛硫磷颗粒,再盖薄膜,药味能驱鼠;雪后在园区四周布鼠夹、兔套,每天清晨检查一次。发现被啃的植株,立即用嫁接膜缠紧伤口,涂愈合剂,开春再桥接补根。

七、春季“掀被子”:别被乍暖乍寒忽悠

南方2月下旬、北方3月中下旬,白天温度稳定在8℃以上时,先撤一半土,让枝条慢慢适应,等夜间不低于-2℃再全部扒开。一次扒到底,芽眼遇冷风会“回芽”,影响当年产量。扒土后及时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越冬病菌,相当于给葡萄“洗热水澡”。

山东莱阳老梁有5亩阳光玫瑰,去年按老法子只埋20厘米厚,结果1月中旬-18℃突袭,30%的根颈受冻,春天流胶、发芽参差不齐,亩产掉400斤。今年他听了技术员建议,分两次埋土,根颈加厚到35厘米,还多花了120元人工。开春扒土后,芽眼99%鲜活,比隔壁园多留400斤果,按地头价7元/斤算,2800元轻松到手,减去人工还多赚2680元。老梁感慨:“两斤土值一块钱,换来三千块,这买卖合算!”

葡萄越冬,说到底是“给根保温、给芽锁水、给病虫断粮”。把清园、修剪、封冻水、埋土、防鼠五步踩实,比春天打十遍药都管用。冬天多流一点汗,开春就能多看一串串花穗。愿每一棵葡萄都能在厚厚的“土被子”里做一个关于春天的梦,醒来时,花满枝头,果压藤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