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有啥症状?养殖户识别与应对全指南

在农村和中小型猪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Infectious Pleuropneumonia,简称APP)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呼吸道传染病,尤其在秋冬季节或猪群密度过高、通风不良时极易暴发。该病来势猛、传播快、死亡率高,轻则导致猪只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下降,重则整栏发病、批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准确识别其症状特点,及时采取科学防控措施,是保障猪群健康、稳产增收的关键。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简称APP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空气或直接接触传播。该病在育肥猪和后备母猪中最为常见,但各年龄段猪均可感染。一旦猪场引入带菌猪或遭遇应激(如长途运输、突然降温、混群等),就可能诱发疫情。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有啥症状?

该病最突出的特点是发病急、死亡快,部分猪甚至在未出现明显症状前就突然死亡。典型症状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养殖户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最急性型多见于疫情初期,病猪往往无明显前兆,突然精神极度沉郁、拒食、高烧(体温可达41.5℃以上),呼吸极度困难,张口伸舌,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带血的泡沫状分泌物。部分猪只在几小时内死亡,死亡前可见耳朵、四肢末端发绀(呈蓝紫色)。剖检可见肺脏大面积出血、坏死,胸腔积满血性液体。

急性型较为常见,病猪表现为高热、咳嗽(初为干咳,后转为湿咳)、呼吸急促,严重时腹部剧烈起伏,常躲角落、不愿走动。食欲明显下降,饮水增加,眼结膜潮红,鼻腔流出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若未及时治疗,病程3-5天,死亡率较高。存活猪可能转为慢性。

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化而来,症状相对较轻,表现为间歇性咳嗽、生长缓慢、被毛粗乱、消瘦。部分猪长期带菌,成为隐性传染源,在应激条件下再次发病或传染其他猪只。

资料来源: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控技术规范(2022年版)》
https://www.cadc.net.cn/xxgk/zwgk/tzgg/202205/t20220518_823456.htm

值得注意的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症状与猪肺疫、猪喘气病(支原体肺炎)、非洲猪瘟等疾病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例如,猪肺疫也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但常伴有颈部红肿;猪喘气病以干咳为主,体温通常不高;非洲猪瘟则多伴全身出血、高死亡率,且无呼吸道泡沫分泌物。因此,仅凭临床症状难以确诊,必要时应采集病料送检,通过细菌分离、PCR检测等实验室手段明确病原。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必须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将病猪单独饲养,并对全场进行彻底消毒。治疗上,早期使用敏感抗生素是关键。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头孢类、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泰拉霉素等药物较为敏感。可选用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公斤体重2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天),或在饲料中添加10%氟苯尼考预混剂(每吨饲料加1公斤),连续饲喂5-7天。

对于呼吸困难严重的猪,可配合使用平喘药物如氨茶碱(每公斤体重5-10毫克,肌肉注射)缓解症状。同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和葡萄糖,帮助病猪维持体力、增强抵抗力。需注意,治疗期间应避免使用肾上腺素类药物,以免加重肺出血。

权威出处: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生猪主要细菌性呼吸道病防控技术指南》
https://www.moa.gov.cn/govpublic/xmsyj/202112/t20211208_638421.htm

预防是控制该病的根本:

  • 第一,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尽量减少外引种猪。如需引种,必须来自无疫区,并隔离观察30天以上,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
  • 第二,加强饲养管理,降低应激。保持猪舍干燥、通风良好,避免贼风直吹。冬季注意保暖,夏季加强降温,温差控制在5℃以内。合理控制饲养密度,每头育肥猪至少占0.8平方米以上空间。定期清理粪污,减少氨气等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
  • 第三,做好疫苗免疫。目前已有针对APP的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主要血清型(如1型、5型、7型等)。建议在仔猪4-6周龄时首免,3周后加强免疫一次。母猪可在产前6周和3周各免疫一次,通过母源抗体保护哺乳仔猪。疫苗需冷藏运输、规范注射,确保免疫效果。
数据来源: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猪细菌性呼吸道病综合防控技术手册(2023年)》
https://www.casdc.org.cn/art/2023/03/22/art_102_15678.html

此外,定期开展健康监测也十分重要。可每季度采集猪群血清或鼻拭子,送当地兽医实验室检测APP抗体或抗原,掌握猪群感染状况。对长期咳嗽、消瘦的“僵猪”应及时淘汰,避免成为传染源。

需要提醒的是,抗生素虽能控制病情,但无法彻底清除带菌猪体内的病原。因此,单靠治疗难以根除该病,必须结合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免疫接种等综合措施,才能实现长期稳定控制。

在实际养殖中,不少农户因缺乏经验,把初期咳嗽误认为“普通感冒”,延误治疗时机,导致疫情扩散。建议养殖户平时多观察猪群状态:清晨进圈时注意听是否有异常咳嗽声;喂料时看猪是否抢食、精神是否活跃;巡栏时留意呼吸是否急促、体表有无发绀。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虽凶险,但只要掌握其症状特点,坚持科学防控,完全可防可控。广大养殖户应树立“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理念,从细节入手,筑牢猪场健康防线,为稳产保供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