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后,秋意更浓,长江中下游及华南晚稻陆续进入抽穗-灌浆关键期。此阶段管理重心由“促蘖争穗”转为“养根保叶、抗倒增重”,若水肥运筹不当,极易出现倒伏、早衰、空秕粒增加等问题,导致减产10%-40%。本文依据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CARS-01)及江西、湖南千亩示范片数据,系统梳理晚稻后期水肥管理、倒伏预防与灌浆促进的集成技术,提供从抽穗到成熟可复制的大田决策模板。

后期管理目标:抗倒、防衰、增粒重
晚稻后期(抽穗-成熟)是决定产量与品质的最后窗口。核心指标:倒伏率<5%、功能叶寿命延长7d、千粒重增加1-2g、空秕率下降5个百分点。
水肥一体化:控氮增钾硅,少量多次
1. 控氮增钾硅
抽穗后严禁追施纯氮;对叶色浓绿田块,仅施氯化钾5-8kg/亩+硅酸钾100g/亩,增强茎秆韧性;对叶色偏黄田块,可补施45%复合肥(15-15-15)5kg/亩,避免贪青晚熟。
2. 叶面补肥
破口期:0.3%磷酸二氢钾+0.5%尿素+芸苔素内酯,连喷2次,间隔7d,可延长功能叶寿命5-7d,千粒重增加1.2g。
3. 灌溉模式
抽穗-灌浆初期:保持3-5cm浅水层,遇高温(>30℃)灌10cm深水调温;
灌浆中期:干湿交替,田面湿润无积水,增强根系活力;
蜡熟期:逐步断水,早稻提前4-5d、中晚稻提前6-7d,防止根系缺氧倒伏。

倒伏预防:控高+壮秆+减损
1. 化控矮化
拔节初期(第一节间开始伸长)喷施15%多效唑WP 30-50g/亩,株高降低5-7cm,基部节间缩短10%,倒伏率下降40%;
替代方案:0.1%调环酸钙WP 200g/亩,对产量影响更小,适合高产品种。
2. 茎秆强化
增施硅肥:硅酸钾100g/亩或矿源硅肥2kg/亩,茎壁厚度增加8%,抗折力提高15%;
病害防控:破口前5-7d喷75%三环唑WP 25g+5%井冈霉素AS 300mL/亩,预防纹枯病、稻瘟病,减少茎秆腐烂。
3. 应急补救
轻微倒伏:不扎把,立即排水晒田,喷施0.3%磷酸二氢钾+杀菌剂,延长叶片功能期;
重度倒伏:蜡熟期提前收割,减少穗发芽,损失控制在5%以内。

案例解析:千亩晚稻“零倒伏”模式
地点:江西进贤县;面积:1200亩;品种:臻两优8612;时间:2024年9-11月
| 处理 |
倒伏率(%) |
千粒重(g) |
亩产(kg) |
农药次数 |
| 农民自管 |
12 |
24.1 |
620 |
5 |
| 集成管理 |
2 |
25.3 |
675 |
3 |
集成管理倒伏率下降10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1.2g,亩产增加55kg,农药减少2次,亩增纯收入220元。
数据来源:江西进贤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臻两优8612零倒伏示范总结》2025年1月
https://www.jx.chinanews.com.cn/news/2025/0915/119072.html
行动清单:从抽穗到蜡熟的闭环
- 抽穗期:测叶色,浓绿仅补钾,淡黄补复合肥5kg/亩;
- 灌浆初期:0.3%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第一次喷雾;
- 灌浆中期:干湿交替,保持田面湿润;
- 蜡熟期:逐步断水,提前6-7d停灌;
- 倒伏应急:立即排水+叶面肥+杀菌剂,不扎把。
晚稻后期管理的核心是“控氮增钾硅、干湿交替、化控矮化”。通过控氮增钾硅延长功能叶,干湿交替促根保叶,化控矮化降倒伏,可将倒伏率控制在5%以内,千粒重增加1-2g,亩产提高50kg以上。建议主产区将“钾硅叶面肥+干湿灌溉+多效唑化控”纳入标准化作业,利用无人机+智能灌溉系统,实现“少打药、多卖粮”,为2025年晚稻高产稳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集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