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都昌县凝聚多元力量发展特色产业,探索村企共赢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鄱阳湖畔的都昌县,特色农业产业正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果园里,猕猴桃、火龙果等特色水果挂满枝头,这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产业项目,已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通过政策引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形成了产业带动、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政策引领构建村企协作新机制

都昌县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为重点工作,建立“一把手工程”推进机制。县里成立联合领导小组,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在这一框架下,都昌县工商联组织开展“大学习、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深入了解乡村资源禀赋与发展需求,为村企精准对接提供依据。

据都昌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以“万企兴万村”行动为主要抓手,推动24家企业与重点村建立对接关系。截至目前,已投入建设资金520万余元,流转土地1250余亩,为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特色产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都昌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引导企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农旅融合方向转型。

大港三尖源珍品保护与开发有限公司经过十六年发展,从最初的500亩种植区,逐步成长为集特色种植、产品深加工、农业研学于一体的综合型农业企业。该公司创新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监测户+残疾户”的合作模式,将“三尖源”打造成区域公用品牌,带动2300余名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我们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统战部引来的优质企业。”都昌县大港镇大港村党支部书记王红芹表示。在统战部门协调下,申港农业、胜华禽业、鑫兴农业等企业与大港村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不仅为村集体带来稳定分红,更让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

新兴特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在当地政府引导下,九江鑫兴农业引进台湾优质火龙果品种,在大港镇建设集采摘、观光、农乐于一体的产业园。目前,该园区百亩大棚的火龙果长势良好,一期工程预计年产鲜果超过30万斤。

产业兴旺促进民生持续改善

都昌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始终坚持群众需求导向,注重通过产业发展增强农村“造血”功能,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江西胜华禽业投资建设的360万羽蛋鸡标准化养殖场,已成为当地群众就近就业的重要场所。企业在县委统战部支持下,不仅夯实了特色养殖产业基础,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

“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是企业的责任所在。”江西胜华禽业副总经理李烨表示,企业正致力于推动乡村产业集群化发展,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正大集团100万头生猪产业园项目的加快建设,为都昌县民生改善注入新动力。作为“一乡一园”建设提档升级的重点项目,该产业园从饲料供应到生猪养殖,从屠宰加工到冷链物流,全产业链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实现“务工不出乡、挣钱顾家庭”的目标。同时,项目建设还将带动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一个项目带动一片就业”的良性循环。

从猕猴桃到火龙果,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农旅融合,都昌县特色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展现了多元力量协同推进产业发展的实践成效。这种“统战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发展模式,正推动都昌县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稳步前行。